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形成一股巨大的旅游洪流,也成为老老少少争相加入的时尚潮流。尤其在青年群体中,“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口号不绝于耳,对旅行地秀出的浪漫文艺的图文搭配,朋友圈、微博等等社交网络平台司空见惯,与其说令阅览者对某个地方魂牵梦绕,不如说对旅行本身心驰神往。
因此,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是啊!抛弃一切纷扰,追寻一片有关清梦的乐土,多么潇洒自由。只是,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真的有资本吗?
因此,在此对“资本”作以下梳理,由于个人经历尚浅,纯属经验之谈,若有不符实、不全面之处,敬请包含。
一、旅行的动机
1.观光
我们单纯地去欣赏一个地方的自然风景或者体验人文风情。如想要登泰山体验“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或者游湘西感受民族文化的神秘。
2.散心
我们因为失恋,找一个地方疗伤,或者因为学习、工作压力大,去释放压力或者突然怀念某个人或者受某事触动,故地重游寻找逝去的美好回忆。
3.走亲访友
我们有亲戚朋友在那个地方,去探访他们顺道在那里走走看看。
4.工作或者学习
因为工作我们需要出差、参加座谈会或者其他会议、考察、或者培训或因为学习参加考试等,在空闲之余,借机旅行。
二、旅行的装备
1.物质
简单点说,我们需要一定的金钱。因为我们要解决路费、住宿、吃饭以及景区门票费等问题。第一,拿路费举例子:我们可以选择坐火车、汽车、高铁、飞机或者自驾游。不同的工具,它的舒适度、便捷性不同,相应地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我们对一次旅行的满意度。
就我经历而言,仅仅是火车的硬坐和硬卧区别就较大。硬卧车厢安静、整洁、舒适。硬坐车厢拥挤嘈杂,有时候过道都被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又如何指望在这样的环境下,像电影中主人公那样靠着窗户读书写作。
在这里,有时候我们似乎能与社会底层进行最亲密的接触。与其说感受最平凡人的千姿百态,实则更像是感受他们生活的艰辛。要说这让人难忍同情,倒也可以说为写作提供最朴实无华、温暖动人的素材。
不同的交通方式,看似殊途同归,其实不然。它们会影响我们对旅行的满意度。不同路上的所见所闻会让我们对社会、对生活有完全不一样的理解和感触,而这都是我们从旅行中得到的不同收获。
第二,同理于住宿和吃饭。我们可以选择住在朋友或者亲戚家,节省开支。也可以住宾馆,这当然要比住在四星级、五星级饭店省钱得多。我们可以吃路边摊,也可以去当地知名餐厅,吃特色美食。要知道一瓶矿泉水正常售价是两块,在颐和园景区里面是五块十块,越往里面越贵。我们可以自带食品,也可以空手而入任性吃喝,前提是我们手里有足够的经费。
2.生理
第一,我们要身体健康,体力充足。旅行,坐车,四处奔波需要耗费大量的身体能量。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再美好的地方我们也无法抵达,再美丽的风景我们也无法目睹。
第二,适应能力强。我们要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北方夏季炎热干燥,南方炎热潮湿,虽然都是高温,但是干热和湿热给身体的感受是不同的。北方多食面食,南方则米饭。并不是说在北方只能吃面食,在南方只能吃米饭,而是两地的食物口味、做法都是不同的。适应能力不强的人,多少会对身体和心情造成影响。不仅对当下的旅行有影响,甚至会造成一种心理障碍,影响以后的旅行。
3.精神
第一,文化认同问题。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最好能够对当地的文化提前做一个了解。因为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文化习俗,观念、信仰等等都存在一定差异。比如一些少数民族不吃猪肉,与有宗教信仰的人谈话不要提到敏感话题,与一些国家的人聊天不要聊到政治问题等等。
如果无法接受当地的很多习俗,观念,信仰,无法做到文化认同,最好谨慎言行,实在不行可以放弃旅行,改换其他地方。
第二,心态问题。如果我们能保持愉悦型心态,即无论旅行如何,都能乐观接受一切,那么这次旅行毫无疑问,非常完美。如果我们是将就型,即理性处理旅行中的问题和顺利,有开心的部分,也有不开心的部分,这是中规中矩的一次旅行。如果我们是受打击型,即问题,麻烦,不开心几乎占据整个旅行的心理感受,那么这便是一次不成功不让人满意的旅行,这可能会打击下次旅行的信心或者也对以后旅行的准备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三,精神追求。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旅行?除了吃喝玩乐,或许对于真正的旅行者来说,是因为他们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体验到人生的另一种惊喜与意义。
那些徒步去西藏,骑自行车环游大地的人,他们对生活应该是饱含深情,对大自然充满敬畏的!
当然我们应该也明白,并不是每次旅行都能够让我们如愿所偿,因为如果我们不具备一些条件,是没有办法取得相应的收获的。既有客观条件限制,也有主观条件限制,如果我们渴望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么我们更渴望一场说走就走但不那么缺憾的旅行。
三、番外
《北京,我可能不会爱你》
我不久前的一场北京之旅确实称得上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本来买的是回家的车票,不料就在出发的前几天,家乡洪灾,火车停运,无奈退票转而买了去北京的车票。因为北京有亲戚在那里工作,我顺便去拜访她,也趁此跟北京来一场意外的邂逅。
由于亲戚住的是公司宿舍,她安排我住在她以前同事的公司宿舍,是在胡同里,加上我,分上下铺住了六个人。而房间面积很小,每人的行李,生活用品,堆放得没有条理,使本来狭小的房间又缩小了一个号,几乎只能容许一个人转身。难得有一个洗澡间,确实几块砖和塑料板隔起来的,还没有一平方米大,却要承担六个人刷牙洗脸洗澡洗衣服的重任。由于天气炎热,屋子里总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汗水味,夹杂着她们衣物、零食,让人简直无法呼吸。然而那些女生还因为我的到来而表现出明显的厌恶,像无法抑制的病毒一样感染着我敏感的心。
因为是北京,物价天价的帝都。我根本没钱去住宾馆,更别说星级酒店。意外到访又不好意思再让亲戚破费徒增他人困扰,幸好还有这么一个落脚之处。身在异乡,应该为能躺在一张床上而感恩。
我努力寻找兼职,风吹日晒,在马路、公交、地铁上马不停蹄。无论车站还是景区,人群熙攘,游览者,上下班的人们摩肩接踵。在地铁里,人们面无表情,冷若冰霜,但却让凉快的地铁里的气温又下降几度。车门开启或者关闭时,总有人争相上下。北方人个高力大,走路自带磁场,似乎你一不站稳,就会将你甩出去。
数着身上的钱,我节省着吃馒头。因为北方的馒头口感劲道,分量足,价钱划算,一个大馒头可以顶两餐。
既然来到北京肯定该玩的地方还是得去看看,第一站我去了颐和园。
天气炎热,游客却络绎不绝,售票处排出几条大长龙。进门后,开始游览。也许天气太热,也许游客太多,园内风景一般,水不清,山不秀,全是卖纪念品和食物的。跟电视上或者照片里或者书中的描述完全不同。为了与景区内坑人的物价较劲,我不吃不喝,口渴得嘴巴起皮,嗓子干疼,忍受不了这一个人的燥热之旅,我半途而废,毅然决然走出景区,终究我还是没能看完颐和园。
第二站是全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北京大学。不料也不尽人意。到达时明明是开放时间,门卫却说不得开放,然而门口确实没有任何明文说明,。一大群人被堵在门外,吃着一碗滚烫的“闭门羹”。一位游客还与门卫发生激烈的行为冲突。
我转身离去,站在北京大学的铁篱外,我心想:我没能在这里深造是我不够聪明,我没能进去一睹风采,是我没有口福。因为我是因为肚子饿了想去它的食堂吃顿饭,大学的食堂物价比较低。
两次的短小旅行都不欢而散。我对北京之旅已经心灰意冷,原因在于我没钱也没心情。
在这之间,我还去面试过一次实习工作。工作室内,员工们各自为战,没有沟通和交流。其中看到一个人机械地向客户打电话推销,被挂断然后再拨通下一个,接电话,挂电话,如此循环。
我也去北京最大的奢侈品购物中心闲逛过,我只是用眼睛逛,而不是用钱包逛。那里装修精致气派,出入人员气质绝佳,绝不是硬坐车厢乘客的面貌。我身着休闲装,在里面确实感到一种不协调,或者说,很明显,这根本不是我该来的地方。
无论是找兼职,还是闲逛后回那个狭小的宿舍时,我下地铁都会经过一座天桥,从桥上可以看到下面的一条宽阔的马路。晚上,灯火苏醒,灿烂辉煌,上面的车子川流不息,疾驰而过。
我知道,偌大的北京,一无所有的我是沙漠中的一粒尘埃。来去无人问津。
风景只在想象中,那些只存在想象中的地方,我们不该轻易去。
我知道并不是所有人的北京之旅都像我这样充满缺憾。但是那些在北京打拼已久却仍为北京的房价感到精疲力尽,疲惫不堪的人,那些在北京为梦想奋斗而漂泊无定,没有前路的人,内心一定感到过孤寂无力。
我并不打算在北京落地,十天之后我就回家了,结束这场尴尬之旅。也许未来我会做好所有准备再踏北京,但我还是不得不说:
北京,我可能不会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