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都是呕心沥血、历经千辛万苦过来的。三岁定终生,这是老人说的一句古话,同时也可以窥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新手父母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总结了以下五个点:
面对好奇发问,父母要有耐心地解答问题。要做好幼儿教育,我们来了解一下幼儿的心理特征。幼儿一般都是指3~6岁的孩子, 有非常明显的好奇心,对于周围的事物很喜欢问父母“十万个问什么”。有些问题对于成人来说,可能显得比较幼稚和无趣,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非常新鲜,甚至会追着一个点不放,反复询问,这时候作为父母一定要耐心的解释和回答,这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世界很重要的一步,也是教育一些生活常识的好时机。
幼儿时期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期,要好好把握。不知道父母有没有发现,孩子会无意识地模仿大人讲话、有时会自言自语、一句话或一个词重复好几遍。2~4岁是幼儿语言的敏感时期,父母要注意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语言环境给幼儿哦。小孩子模仿口语学习很快,虽然对于某些语言的含义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辨别,但是学习能力很快。父母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话题如果不适合孩子,一定要拉开孩子离开这些不良的语言环境。同时,为了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也可以通过睡前讲故事的方式,增加孩子词汇的丰富性。另外,为了让孩子打开“话匣子”,平时要经常和宝贝交流沟通,聊聊最近发生的有趣的、开心的事。
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讲礼貌、落落大方的孩子总是很受欢迎的。一个孩子如果不懂社交礼仪,见到长辈不打招呼,别人也会认为父母没有教育好孩子。见面要挥手打招呼,分手说拜拜、再见,称呼长辈用尊称、收到帮助要道谢等等,父母要有意识地教育好孩子各种社交用语和礼仪。父母也可以通过和孩子角色扮演的方式,寓教于乐,玩客人到访的游戏,培养孩子社会交往的技能。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好习惯要早养成,吃饭、穿衣服、洗手、独自上厕所等,爸妈都要去训练孩子的生活技能。千万不要以为孩子的这些技能很简单,不需要特意学习和训练,等孩子去了幼儿园再说,一旦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装口”的懒惰习惯,就很难纠正了。我们一定要学会让孩子尝试力所能及的事,培养自主和独立性,慢慢走出家长的保护圈,不要事事包办。先从简单的学起,扔纸巾进垃圾桶、饭前洗手、收拾玩具进收纳箱、叠小被子等,如果孩子完成了任务,家长也一定要及时的表扬或者给予奖励,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正确对待孩子的“情绪失控”。幼儿的心理活动受情绪支配的影响很大,喜忧无常,情绪波动大。另外,幼儿阶段的孩子还处于 “自我中心”的阶段,以自己为中心思考问题,还不能很好把自己和外在的环境区分开来,规则对于孩子来说,不太具有约束力。其实用恐吓、威胁的方式阻止孩子,效果很差,反而激发孩子更加情绪失控、反抗更厉害。当孩子在做危险的事情时,如果想学大人拿热水壶、玩打火机,家长首先把孩子远离危险的环境或停止危险动作,然后用注意力转移法,比如带孩子去户外玩、带他去找零食或玩具玩。如果事情并不危险,我们不应该简单阻止,中断孩子的探索,而是创造条件给孩子活动。比如孩子想模仿大人夹菜,拿盘子去浇花,墙上胡乱涂鸦,这些都是孩子用所获得的经验去尝试新事物,父母应该创造条件,耐心指导。
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父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