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举措,更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一、乡村振兴中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内生动力不足
目前,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长足改善,但是从发展基础来看,仍然面临着自然资源条件差、地理位置偏远、农村产业经济效益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等难题,广大农村集体经济更为薄弱,有效盘活集体资源的难度更大。由于缺钱、缺人、缺思路、缺平台,目前大部分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的发展主要是靠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实施项目、开展经营活动等也主要是靠政府相关部门推动和监督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并未有效发挥作用,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二)缺少经管人才
实行村支书、村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后,村支书在负责党建、村级行政事务的同时,还要兼顾集体经济发展,尽管村支书都是村里有能力、有想法的“能人”,但由于精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有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又与以往的工作完全不同,加之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几乎为零,导致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后,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经营模式单一
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来说,农业产业项目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见效慢,不能在短期内带来明显的收益,再加上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的经营模式都是以投资其他经营主体收取固定分红为主,收益稳定,风险较小,但是方式单一,不能充分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四)群众参与度不高
从集体经济发展的本质来看,所有财政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资金归集体所有,全部集体成员享受项目发展的收益,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集体经济发展承担责任的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及少数干部,导致发展集体经济的“责任”与“利益”严重不匹配。集体和成员的利益没有进行“捆绑”,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在集体发展产业没有产生效益的情况下,成员不愿参与集体经济发展,不关心集体经济长远发展,仅关注眼前的分红收益和劳动报酬。
二、乡村振兴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一)构建政策支持体系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引导、专项资金、项目安排、人才培训、技术指导等方面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倾斜和重点支持,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探索将项目资金更多地投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对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土地整理、宅基地复垦、光伏发电、乡村基础设施等项目优先立项。允许具备一定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各级财政支持的公益事业、园区各类小型基建、村内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及后期管护工作,所得经营利润按比例分配,直接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建立能力提升机制
一方面要加快提升“带头人”的能力素质,针对项目策划、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不足和短板,采用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参观考察、线上学习等多种形式,定期组织全省脱贫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开展专题培训,进一步拓宽“带头人”的发展思路,增强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借助外力推动本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积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年薪+提成”的方式向社会聘请职业经理人或专业运营团队,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项目无人管、不会管、经济效益低等问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三)创新合作共赢机制
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基础差异,整合有效资源,大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鼓励和支持村村联合、村企合作、强弱结对等“抱团”发展模式,破解单个村(社区)经济实力薄弱、资源要素禀赋差、项目建设实施难等问题,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三产融合发展为基本路径,在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做优农产品加工业、做活农村服务业,牵头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等,开展技术指导、物资供应、产品加工、贮藏物流、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