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善画。在他的笔下,奇石危兀,假山倚斜,花草孤清,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平衡之美”背道而驰,乍看之下,令人心惊。
现存云南博物馆的《孤鸟图轴》,是山人晚年的作品。画卷大片留白,只从左侧斜伸出一枯枝,略虬曲,空无片叶,枝梢末端立一小鸟,虽独脚撑持,却显出一副安闲从容之态。只见它,翅翼似展还收,目光清冽沉着,似在俯瞰这万丈红尘,又似抽身世外,冷眼观照这万里山河。孤枝,孤鸟,独目,独脚,这是一个空空如也、无所依仗的世界,然而在这幽深的孤独中,一只鸟,凭借着内心的安和宁定,获得了心灵的圆融和自足。它不需要去羡慕丛林中鸟儿们的啁啾,也无需想象苍穹上同类们的翱翔,此刻,它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圆满的存在。此刻,云淡风轻,没有喧嚣,没有干扰,没有任何为欲望的寻觅,只有清逸的风骨,傲然的精神。这样的孤独和不屈,让人肃然起敬。
不独鸟儿如此,世间任何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一朵花,一棵草,一只蝼蚁,一缕残阳,都在天地光阴里默默生长,在风霜雨雪中让自己越来越丰盈饱满。它们的外在物象可能很微小,但内在的心却可以无限大,大过江河湖海,千山万壑,乃至所身处的有限之世界。
人也是如此。一个人,若能够摆脱欲望对生命的钳制,宁定心神,遗忘万物,让心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也必能目通万里,思接千载,在直觉的把握中,与自然之道相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就是禅宗中所说的“见独”。
生活在尘世,就如置身于染缸之中,在摇荡奔突中,难免会沾上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认同了这些花花绿绿,久而久之,以为这些斑斓的色彩就是自己本来的颜色,或者正是自己需要的颜色,于是处心积虑,再往更热闹的去处去,追求更多更斑驳的色彩,直至于追逐一生,回过头才发现自己已变成模糊的一片,再也看不清本来的面貌。
见独,就是要摒弃这些纷扰,泰然自处。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如镜子,镜子脏了,再干净的世界映现在镜中也是脏的。心灵的镜子通透明亮,才能照得见天地万物、山河岁月,照见自我的内心深处。它能让人清醒独立,告别人云亦云的附庸,告别随波逐流的庸俗,告别过多的贪婪和私欲,走向大自在的境界。惟其如此,有限之生才能焕发无限之生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得以彰显。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没有一个不是植根于心灵的净土之中。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
见独,就是要摆脱枷锁,让心灵自由呼吸。诺奖得主米沃什说:“我不想成为上帝或者英雄,只是想成为一棵树,为岁月而生长,不伤害任何人。”人生,更多时候不是一场竞赛,而像是一次单程的旅行。无论竞赛也好,旅行也罢,终点都通向一处,那就是死亡。既然结局已然明了,为何要忽略沿途的风光,用尽全力疾奔向那个终点?朗月当空,清风在畔,何不留恋片刻,拈一朵花香,赏一溪烟云,给心灵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栖居之所?
春之落花翩翩,夏之卉木萋萋,秋之黄叶飘飘,冬之白雪纷纷,四时变化皆出于自然之心,那么,就让心也遵从自然的安排,不攀附,不屈就,不盲从,独自从容地生长吧!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第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