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麻生生
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家塑造着国人的社会人格,道家则成就着国人的自然人格。道家的智慧,博大精深,学理深奥,以“道”为核心,以“自然”与“无为”为基本范畴,对为人处事与政治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家的文化宗旨(清、虚、卑、弱)
一、清(静、戒躁)
“善静者清,宁静以致远,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以清致静,使自己处在一个冷静、理智的状态。遇事不慌不乱,不骄不躁。让自己处在清醒、警觉的状态中、用观照之慧、选择之智来观察周围事物。也许和佛教所说“定慧双修”、“定能生慧”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的第二层理解为戒躁。“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对于戒躁,或遇到问题时,要保持“每临大事有静气”和“以无事之心处有事”的态度。也许对于每临大事有静气,我并没有多少经验与体悟,但是以无事之心处有事的经历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高三备考时,恨不得把整个历史书都记下来。此时的我带着功利之心看书,效果并没有怎样。后来慢慢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重新审视时,那时候却很享受,那种慢慢融入的感觉。没有目的,只是阅读,试着总结,再想想有没有具有联系的相关事件。现在回想起来一些嘴上说的大道理好像真是那么回事。也许是我知识匮乏的原因,现在才幡然醒悟,说实有些惭愧。一方面是因阅历较少,一方面是因为感悟不够。这不经让我想起德芬老师所言“不要把当下来用做实现目的的手段”,带着一种功利,而不是沉浸,冥冥之中就感觉少了点什么。
二、卑(善于处下、低调、韬晦)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大国下小国则取小国”对于卑的解读,并不是那么深刻,但还是略有感想。每次在看这些内容,就像再给自己一个自省的机会一样珍贵。惟独能使自己能在这个时候保持清醒,进行反思不足之处,以达到日后鞭挞自己的效果。
卑的意义总体上来说:善于处下、低调与韬晦。先说善于处下,从个人的角度上看:善于处下,和人相处,没有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态度,这样更容易获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而且更是给予对方应有的尊重。从社会、国家角度来看,一个大国何以成为大国,虽然政治是其骨骼、经济是其血肉、然而文化是灵魂。我们何以进得联合国?“是亚非拉地区的穷国用轿子帮我们抬进去的”,善于处下,让我们看见进入过联合国之后乔的笑。
然而,对于低调的看法也让我有更深的认识。首先你想低调你得有低调的能力、要有其资本,这个能力或是资本并不是用来和对方较力,据理力争的凭借。真正有能力、有资本低调的人,往往选择一笑而之,所谓君子光而不耀,首先你得有光才能耀。若是你的能力体现在据理力争上面,那么你所谓的资本、能力也是一个嘘头罢了。谁都有想高调的时候,尽管想要按奈这种冲动很难,其实也是可以克制的。有时我们往往想高调的时候,发现结果却不是我们所预想的那样,也就变成所谓的打脸。“鱼不可以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不要呈一时匹夫之勇而遭至自取灭亡。尽可能做到韬晦,因为在做到韬晦的时候,这段时间里我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被提供,用来更加深层次、多角度、多领域的提升自我,使得韬晦成为我们的进身之阶。
三、弱(善于守弱、柔弱胜刚强)
对于弱的理解,觉得和“卑”差不多。强调不能逞强,善于守弱,弱说其是表面的,然而守弱确实韬晦的过程。不由觉得与枪打出头鸟有些类似的意味。
若用现在的眼光看的话,装x倒是能很好的解释不守弱的现象。有些人之所以装x,也许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赞同,以确定自身价值,总觉得自己是不一样的。然而在我看来这种通过别人来定位自我价值的人,却是可怜的,他的一生都活在别人的嘴中。
然而反观自己,在这方面,不喜逞强。总觉得那些自己丝毫没把握的事夸下海口的行为,是极其不明智的。一是没有对自己的能力有准确性认识,二是没有真正把此事件看为事件来对待,而是把它标榜成证明自己能力的指标。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涌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对于弱的理解,虽然很浅显,但要铭记善于守弱,弱只是表面,守弱是个韬晦的过程。
以上属笔者拙见,望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