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懂父爱
羔羊跪乳鸟反哺
为子应知父母苦
不论过到啥时候
定让父母享清福
----魏铁庄心语
几年来,有一个问题在我的心里萦绕着,随着自己的年龄的增长,我们和父母相伴的日子,越来越少了。残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这样。
早些年,根本体会不到这些,只知向父母索取。和别人一比,父母没有给我们豪华的房子,让我们舒舒服服的享受;父母没有给予我们足够的钱财,使我们低人一等,心里憋屈得很,还会滋生出一些怨爹恨娘的想法,甚至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就拿我来说,刚下学时,发现父亲收拾了许多贷款的条子,很让我不理解。五口人住在一间半房子里,家里仅有的家具就是一台半旧的华南牌缝纫机。那年,我初中毕业,很想到车村上嵩县二中,因为自己非常爱好写作,想把高中的语文知识学到手,以便写作之用。后来,种种原因,我的梦想就像绚丽的肥皂泡般,在我的眼前化为乌有。 随后不久,郑州举办新闻报道培训班,学期半年。我为此发狂,激动了好几天,可就是不敢和父亲说这事,1500元的学费又成了拦路虎。痛哭一场后,心里多多少少有点怨恨父亲。细心的母亲,在一个闲暇之时讲述了父亲的童年-----父亲九岁失去了母亲,为了生计,去别人家扛长工了。一年四季,放羊、放牛在山上。后来听父亲的同伴说,冬天的衣服能穿到麦天。夏天,父亲就没有穿过鞋,光着脚板风里来雨里去。有一次,大娘给父亲做了一件新上衣,到坡上不舍得穿,放在一个大石头上,不巧被牛蹬滚的石头砸个正着,新衣上留下几个大窟窿,父亲在坡上吓得不敢回家。那时还没有解放,我的爷爷带着姑姑和叔叔在家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无奈之下,爷爷只得将姑姑送给别人家做童养媳·······
解放了,日子应该好过了。
爷爷撇下儿女们去世了。父亲只得回来支撑着这个家,在生产队里起早贪黑的挣工分。从那时起,父亲就成了劳动力。 艰辛的生活,造就了父亲坚毅的性格。父亲整天笑呵呵的,总是说,和旧社会相比,美多了。父亲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却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那个挣工分的年代里,他处处比别人多多付出。他掌握了打造农具的打铁技术、跟老一辈学会了烧窑整砖瓦、学会了做饭,无论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总有他的忙碌身影。 缺吃少穿的时光,在我们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在我的记忆力,也有父亲在夜里把分的夜餐带回家,让我和弟弟妹妹吃。尽管是现在觉得很普通的粉条,我们也会吃的津津有味,有时还会怨父亲惊扰我们瞌睡。这些是近几年才想起的。我和弟弟毕业后,弟弟到外边打工去了。我在家里帮衬着父亲,总有一种感觉,父亲太平庸了。 白天在队里挣工分,夜里和母亲平地基。到山里背木材,自己整砖瓦,父亲经过三年的昼夜奋战,于1975年盖起了守于自己的第一座三间新房,作为长兄他让我的叔叔在新房里成家了。 1980年春,父亲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又一座新房盖起了。那时,我们正在学校里。父亲的艰辛,我们是一概不知的。只记得,我和弟弟为了一件事闹的面红耳赤。盖房时,要请村里的建筑匠人,管饭时一定要有萝卜熬粉条这道菜。等匠人吃过饭后,我和弟弟跑到厨房看是否还有粉条菜,如果剩余还有我和弟弟都要争着吃。(当时,根本不知父母饿不饿)。1988年秋,父亲的第三座房子又盖起了。1989年春,我成家了。父亲为我准备了三大件(大衣柜、写字台、双人床)。那时,我很想拥有一辆自行车。父亲说,铁庄,你弟弟也该成家了,自行车我一定会给你买的。再稍微等等。弟弟的婚事,成了我家的头等大事。父亲和母亲忙完地里的庄稼,又要考虑着家里的经济来源。父亲在我家的院子里支起一个打铁的炉子,打铁钉成了他农闲时的赚钱门路。 妹妹考上洛阳卫校,给父母带来了喜悦,同时给他们带来了一点点忧愁,8000元学费从何而来?
·······在家的我,替父亲着急。父亲却笑呵呵地说,不用愁。我在信用社已经把你妹妹的学费贷出来了,这些钱我会慢慢的还上的。在那段时间里,夜里两点就起床,生气炉子,锤声叮叮咚咚。三九寒天,父亲只穿件薄薄的上衣,头上直冒热气。小小的手锤在父亲手中起起落落,红红的钢筋照得父亲的脸庞一明一暗······吃过早饭,继续着这样的活计。有时父亲累了,就到村边的山坡上拾一些柴火,做以短暂地休息。一斤铁钉能卖2.5元,除去旧钢筋、煤款项,仅仅赚到几毛钱,何时才能赚够8000元,我不停地问父亲,父亲说,不怕少,就怕不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的还款条子,一张一张地多了起来。
在父亲不知疲倦的且永不停息地光光当当的打铁声中,弟弟的婚事也顺利的操办了。父亲的坚毅品格在无声无息的感染者我,父亲的诚实在指引着我,他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的催化着,推进着我创业的行程。1995年春,我在村子南边开了个建材门市。
幸运的是,我遇上了好年代。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所替代。这一社会的发展,宛如一支兴奋剂打入中国人的躯体里,唤醒了人们的意识。观念的更新,视野的开阔,给国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宽松条件。
我那小小的建材门市,犹如小草一样得到春天里的阳光,迅速的发展起来。 原有的两间门市,单一的钢筋生意,发展成为集钢材、水泥、水泥瓦、水泥管、建筑粉等专业性服务门市。花开花落,时光荏苒。我从一个年轻小伙,跨入了不惑之年。三十年的人生经历,体验了人生冷暖,见证了时代变迁。感受到了党的惠民政策,从“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从“一包烟7分钱”,到“一包烟5块钱”;从种地交公粮,到“种地有补贴”、老人有补助;从每天能赚五元钱,到一天能赚百十元。 父辈们辛辛苦苦盖的土瓦房,慢慢地被窗明几净的新平房所更替。
常常有种欣逢盛世的感觉,我常常地想,想那些大诗人,大文豪,他们如果生在今天,他们会是怎样的情况呢?欣慰之余,还有一种暗伤,那就是我们和父辈相伴的时光,还会有多少呢?
人生易老天难老,此刻心情谁知晓?奉劝世间子女们,莫待老时后悔了。
树欲静时风不止,子欲养时泪滔滔。
珍惜当下好时光,要使父母乐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