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风格》读书笔记(一)

今日看书《古典风格》绪论部分

    最早了解到这本书是在邹翔老师发的一篇微博,他强烈推荐。于是我立马在网上下单,我也想看看这本书到底有多么大的吸引力。从我开始在网上下单买这本书的时候便觉得这个举动是神圣的!当这本书到我的手上之后但我觉得又是沉重的。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我脑中浮现,我要看完这本书需要多久的时间呢?我看完了之后能获得怎样的知识呢?这一切将慢慢找到答案。话不多说,笔者将这一部分结构总结如下图:


     

初见“古典风格”几个字,我能立马想到的就是古典主义时期有哪些作曲家并且以及他们的作品,认为这样的作品应该是具有古典主义的风格,但是并不能用语言清晰的描述出来。对作曲家的了解也是非常的片面。杨燕迪先生这样概括《古典风格》:

这本著论不仅针对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师的诸多音乐杰作进行了精辟深刻的专业性剖析与批评,而且对如何观察音乐技术语言的运作,如何把握作品的独到“立意”与匠心,以及如何用准确、干净而流畅的文字语言来捕捉声音的流动及蕴含其中的意义,都有不可多得的借鉴意义。


对于“风格”的定义,罗森尖锐地指出:

  音乐史(以及任何艺术史)中特别麻烦的是,最引发我们兴趣的是最特殊的东西,而不是最一般的东西。即便在单个艺术家的作品中,最代表他个人“风格”的也不是他通常的手法,而是他最伟大、最独特的成就。

同时也指出:

风格是运用语言的一种方式,“风格”意味着一种具有内在聚合性的表达方式

在绪论方面所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内容耳目一新。

在绪论中提到的三位大师,他们三人如何在共同的语言运作和音乐感受中取得了全然个性化的艺术成就,这即是《古典风格》全书的主旨内容。

明天继续阅读《古典风格》的正文部分,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