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海拔,水有深浅,人生的阶序亦如四季流转,各有其定数与深意。二十岁的风里藏着破土的劲,三十岁的雨里裹着扎根的稳,四十岁的霜里凝着沉淀的厚——没有哪个阶段是冗余的注脚,皆是时光亲笔写下的正文。
你走或不走,路就在那里,是刻在大地肌理里的宿命,也是握在掌心的选择。有人在二十岁怕摔跤,踮脚张望不敢落步,待三十岁想跑时,才发现脚踝早已生了锈。路从不是“准备好了”才出现的,它更像犁铧,唯有踩下去,才能翻出新生的泥土。
你看或不看,风景就在那里,是时光酿的酒,早有定数却也随心境发酵。同一片晚霞,二十岁看是“少年心事当拿云”的滚烫,四十岁看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温醇。所谓成长,不过是学会在泥泞里看见星光,在喧嚣中听见风吟——风景从不是外境,而是内心的镜。
你学或不学,知识就在那里,是流动的河,也是沉默的碑。二十岁嫌典籍枯涩,把《论语》当安眠药;三十岁碰了壁,才懂“己所不欲”是处世的船;四十岁再读,忽然在“逝者如斯”里触到了时光的脉搏。知识从不是用来囤积的,它是种子,埋下去时不见踪迹,某一天破土而出,才知早已在岁月里生了根。
其实啊,人生从不是“抵达某地”的冲刺,而是“在场经历”的修行。每个阶段的珍贵,正在于它的“不可复制”:二十岁的莽撞里藏着旁人偷不走的锐气,四十岁的从容里裹着岁月筛过的通透。
不必问“晚不晚”,此刻的呼吸、脚下的路、眼里的光,就是最好的当下。阶序里的每一步,都是光阴赠你的独一无二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