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什么书?
1. 基本介绍
本书的中文名为《搞定1·无压工作的艺术》,英文名为 Getting Things Done。目前比较流行的GTD时间管理系统就源于本书。
它揭示了时间管理的本质,提供了管理个人事务的有效工具,可以帮助现代社会中的繁忙人士从容地管理和安排自己的各项事务。
而我自己正好就有想做的事情太多,却总感觉自己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因此本书提供的方法正好是我目前迫切需要的。
2. 本书特点
本书作者:美国的戴维·艾伦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家出版社)
方向:它是一种将繁重超负荷的工作生活方式变成无压力高效的时间管理系统,听起来非常诱人~
3. 读了有啥好处?
回答什么问题?——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解决什么痛点?——每天都被繁杂的事务缠身,总感觉时间不够用,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掌握什么知识?——时间管理的知识。
学会什么技能?——应用这套高效时间管理系统的技能。
开启什么心智?——珍惜时间,有效利用时间的心智模式。
开始拆书!
R :摘抄原文
本书中的这套方法,完全基于两个主要目的:(1)收集所有需要处理的事情(现在的、以后的、某一时间的;大的、小的、不大不小的),把它们统统置入一个脱离大脑意识的、条理分明的、可靠的系统中。(2)训练自己在获取任何“输入信息”(也就是接受任何任务)的前期就进行分析和决策,以确保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一套可以执行或重新协调的“下一步行动计划”。
——第4页,第一章:新情况,新做法
I:重述知识
1. 说了什么?(What)
本书提供的高效时间管理系统最主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一个是收集所有待处理的事情于完全脱离大脑的系统内,让他不再占用大脑的内存。这个系统必须是一个可靠的,有自身的结构和条理的系统。
第二个是说自己在任务收集完成后要立马进行分析和决策:这件事情我要不要做?要做的话我该什么时候做?是立马执行还是在某个期限之前完成即可?根据事情的重要性,我们总能够排出自己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并且当任何一个新任务被收集进来时,或者当某一个任务有变时,我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计划。
2.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Why)
关于收集任务。
因为大脑的内存有限,当它在思考一件事情的同时,不能记住所有的待办事件,也不能在脑子里给这些事情进行排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能一次性记住的无关信息最多只有7个,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处理的待办事项往往远多于7个。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个可靠的系统,来替我们“记住”这些待办事项。
关于迅速决策。
如果我们的待办任务只是记录了下来,但是没有进行决策,那么它不会对我们产生任何影响,就相当于没记。只有把它制定在了自己的行动计划里面,我们对于该事项的记录才是有效的。而有一套可以随时执行和调整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就可以确保我们对于当下时间的利用永远是最有效的,永远都在做最值得做的事情。
3. 方法具体怎么做?(How)
第一步,把脑子里所有想到的需要完成的任何事情,想要完成的任何事情全部统统记下来。彻底清空大脑,不要保留一丝未记录的想法。
第二步,逐一审视这些任务对于自己而言的重要性,挑出最重要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下一步行动计划”。
第三步,当有新任务加进来或任务的情况产生变化时,重新审视它和所有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程度,调整自己的“下一步行动计划。”
第四步,不断重复1-3步
A1:内化知识
应用场景1
我之前喜欢用便利贴收集待办事项,想到有什么要做的,随手抓起一张便利贴,全部写上去,然后开始做。但是每次我基本上都不能全部做完,总会留一两个没有完成的。时间一长,我的便利贴就不知道放哪儿了。下次再重新看到便利贴时,就可能已经是好几天以后了。而便利贴上那些没有完成的事项依旧没有完成,严重降低了做事的效率。
失败原因
便利贴并不是一个可靠的系统。应该选择一个质量稍好的小本子随身携带,作为自己的收集系统。或者是在手机中用专一的软件收集所有的待办事项。
应用场景2
我经常收集很多待办事项,却都没有进行有效地决策,往往是感觉什么容易实现就去做什么,以至于每次都在完成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去,而自己没有什么收获和成长,感觉一天碌碌无为,很快就结束了。
失败原因
忽视了收集后决策的重要性。应该及时思考和决策,并且不断提高自己做决策的速度和准确性。
A2:应用知识
目标:
逐渐养成良好的任务“收集-决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通过自我的不断训练,在一个月后,达到能够把让自己的后悔的失误决策(把时间花费在了去做不重要的事情上)控制在一周3次以内。
行动:
按照I环节提供的步骤开展行动,同时每天进行反思和回顾:
1. 今天我是否把待办事项全部从大脑里清空了?
2. 今天我做的所有的决策都是对的吗?有没有把不重要的事情放在重要的事情之前做了呢?
3. 造成这种决策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 以后我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这种失误呢?
如何衡量?
可以通过在一周内产出的重要成果的多少来量化比较自己是否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