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这么多年,原来自己一直都学错了!

都说不同年龄读《论语》有不同的感受,在而立之年的时候自己接触了孔子的学习之道,竟然惊呆自己,才发现自己竟然在学习上走了这么多弯路。


我们从小时候的读书学习到寒窗苦读十年,最后竟然发现自己除了背了几个专业的词汇和解读,背诵了很多名句,也懂得了很多道理,可是自己在遇到一些诱惑的时候,看到别人利用灰色地带赚钱的时候,心里愤愤不满。可惜那个时候我早就将“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与义。”等抛诸脑后了。当我遇到自己心爱的人离开自己的时候,悲痛欲绝,好久都不能恢复正常做事,可惜那个时候我早就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句话抛诸脑后了。看到有员工通过拍马屁竟然赢得自己的职位,觉得职场只看你说什么而不是做什么,可惜那个时候我早就将“君子讷于言敏于行”忘得一干二净了。


其实,我们都懂得很多道理,但是真正事情落到自己身上得时候,才发现自己竟然自己很多道理形同虚设,自己竟然就跟一介草夫,就像一个鲁莽之人,恢复成为一个具有动物本性的人。

1·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自己的本事不是从读书中学习来的,而是自己在实践中体悟总结得出的,懂得了某个道理, 偶尔看到某书,发现与自己的想法相呼应,于是去读它,再顺藤摸瓜,去读那个体系,通过读书来整理自己,提高自己,进行系统升级。读书一定是行有余力的之后的事情。


读生活是本,读书是末,我们每天都经历生活本身,没有从生活中留下点滴印象,却埋头钻进书里面去找,那是舍本逐末。就像我们学习的时候总是想要知道了很多道理,但是很少去践行实践,所以这就是我们读了很多书,却很少有进步。


想想我们生活中,我见过很多成功的人,不仅在事业上,或者在家庭上,但是我们发现似乎读书不多的他们,但是取得的结果是让人难以追击上的,这就是因为人家有学问,不是读书多了就有了学问。

2·学习难在“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是儒家的经典的思想,其中“贯”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贯穿,贯通,一个思想,贯穿所有的思想,融会贯通,所有的道理都是一个道理。


二是贯彻,把一个东向贯彻到底,不要东想西想。孔子跟子贡书,你以为是我学得多所以懂得多吗?其实不是这样得,而是一以贯之。不要今天学习那个,明天学习那个,要把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一以贯之,按照一个道理去做。


三是一贯如此得意思,专注坚持,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不管别人怎么样,不管有多少诱惑,不管你外出旅游,都要一贯坚持,每天都要坚持做日日功。就像曾国藩说得不管再打战得时候,还是朝廷安静得时候,都要坚持写日记,看书;就像孔子说得国家政治清明得时候,君子就见于世,国家政治黑暗得时候,我不投机,我不参与,我闭嘴,我明哲保身,但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所以通过孔子得这句话,也让我重新理解了学习得真正的精髓, 学习不难,难在一以贯之。因为真正学到,学通了,不容易;学到了还能做到,照那样去贯彻,不容易;做到了,还能坚持不变,不受外部环境诱惑影响,那更不容易。

3·学习就是模仿


我们学习除了学习书本,最重要的还是要像人学习;交友,实际上比读书还要重要;因为朋友是我们身边活生生得榜样。我们每个人都深有体会,朋友对我们得影响,比什么都大,人家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身边得朋友都是什么人,你慢慢得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的朋友都是爱好读书的人,那么你读书自然也会变多;如果你的朋友都是热爱跑步的人,那么你也会跟着跑步;如果你的朋友都是喜爱赌博的人,那么你就算现在不赌博,时间长了以后你也会受到影响。


就像曾国藩说的,学习最重要的是两件事,读书 与交友,读圣贤书,交良师益友,交诤友,能够互相鼓励,互相批评,相互指出不足,这样才能够进步。


所以你看看,《论语》前前后后几万字,谈到学习这件事,观点都是一致的, 不知道对你有没有观念的刷新,如果你真的想要收获新的学习结果,一定要勇于尝试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