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娃微
1.
最近,《欢乐颂2》可以说是很火了。
身边的朋友、网络上的热文都在津津乐道五美的人生观、恋爱观、交友观甚至是穿衣指数、口红色号,热闹的很。
我也追剧。而且,还被“万人迷”赵医生手中常看的一本书吸引了。
“这是《空谷幽兰》,一个美国人去中国的深山里寻访隐士的书。很有趣。”
赵医生轻描淡写的对未来的岳父解释说。准岳父正怀疑眼前这小子和女儿厮混,他垂眼翻了几页书,再抬头,眼神里已全是仰望大神的崇敬。
真的很好奇啊,连最年轻的医学博士、主任医生、内涵比颜值还要在线的赵医生都觉得“很有趣”的书到底讲了什么,还能瞬间征服骄傲放纵,阅人无数的富一代准岳父?
2.
用了一周的时间很仔细的看了两遍《空谷幽兰》。终于省悟,能如此深深打动人心的,只有来自精神世界的力量。
那些看似隐藏,却高贵清洁的精神,在他们应该在的地方,烁烁绽放着耀眼的光彩。
许巍有一首同名的歌曲,歌词亦如是:
“红尘中,你的无上清凉,寂静光明,默默照耀着世界。”
一个美国人,名叫比尔·波特。他花费许多时间,寻访了终南山、武当山等名山深处的数十位当代隐者。
这些隐士,或是道士或者和尚,或是潜心避世修行的人。年龄和经历差异相当大。从二十岁出头的北大毕业生,到年逾90岁的一生都在山上度过的虔诚道人。波特采访他们,记录与他们的对话,并用白描一样的手法来呈现他所看到的山居生活,他所感受到的隐士精神,最终成书。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人愿意在山里度过他们的一生。吃的很少,穿的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垦荒。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空谷幽兰》”
古代的隐士由于政治与道德文化的冲突而遁世,通过悟道和修行来创造精神,延承文化,从而照亮整个世界。他们确实值得这样的敬仰和尊敬。
3.
即使在现代,仍有这么多隐居在高山深处的隐士们,过着相当原始的生活,默默忍受着孤独和贫寒。
在群山之巅,他们居住在简陋的茅草篷里,有的人屋顶因为缺乏修缮资金而漏雨难捱,还有的人可能在晚上被一只寻找食物的黑熊赶进屋子不敢出门,任凭黑熊在屋外吃掉他们晾晒的过冬食物。
他们之所以能坚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而不改初衷,是因为他们的灵魂深处纯粹而坚定的一簇火焰,那就是坚持和相信自己的修行。
除去一心向道或者虔心修佛的出家人不论(他们有他们的信仰,跟其他都无关),在很多现代人的心中,遁世的念头更多来源于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力感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常有新闻见诸于报端,困于都市里的人不愿再继续颠沛,毅然离开城市,隐入深山过着简单恬静的生活。只要是发自内心的选择,无所谓对与错,心安即可。
但是,更多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既不能逃避世间纷扰,又无法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安,日日挣扎,心有不甘。这便如何是好?
终南山里兴庆寺的住持志诚说:
“只要你不受欲望的困扰,只要你的心不受妄想左右,那么你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根本没有什么区别”。
隐,表面看上去是一种行为。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心态。隐士的代表人物陶渊明居士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地偏,并不是最重要的,心远,才是关键。
隐士文化对于现代人的意义在于,他并不是要人们统统抛弃世俗生活,住进大山深处去餐风露宿,遁世修行。而是如出家人秉持严格的戒律一般,给予自己一个标准,加上坚持不懈的严格要求。那么即使在俗世中,也能完成内心的修炼。
一如网上的那句名言:“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4.
我想,这就是赵医生手不释卷的主要原因。
在职业压力巨大的医生身份下,他要面对庞大的工作量、面对医患矛盾、或是面对生与死的纠结、撕扯。对他而言,比丰富的学识和光鲜的身份更重要的,应是一颗屡经修炼打磨的,悲悯却又能够不丧失自我的心灵。
具备这样强大的心灵力量,再大的压力于他,都可以含笑一一收下,而不致于惊慌失措,顾此失彼。
有如此能量加持的赵医生,完全可以用一句话、一本书,轻易碾轧表面牛皮哄哄,精神世界却贫乏不堪的富一代岳父。
这就是更为牛皮闪闪的,内在精神的力量。
现实中的我们,深在“人境”,即使面对无法逃避的“车马喧”,只要能够拥有平静的心念,高尚的品德,和纯净的心灵,一样可以修练出大放光彩的精神,不但治愈自己,还可以照亮别人。
至于修炼的标准和要求,或是法门,在圆照法师给予比特的一幅书法上写道:
“慈、悲、喜、舍”。
这四个字清晰有力,仿佛法师的心。看了,就懂了。这应是“行尽天涯,静默山水间”的高人隐士给予所有修行者们最好的指点。
安妮宝贝对此诠释道:
“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置身滚滚红尘浪滔天,每天面对无数欲望颠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
愿终有一天,世人均能寻得这朵清香简单却又大放光彩的兰花。欣喜无限。
一念静心,花开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