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利他主义,作者是美国著名进化生物学家戴维·斯隆·威尔逊。
作者从演化论的角度,研究了为何在残酷的漫长的进化中,生物体身上的利他特征得以保留下来,以及同样是利他,人类和动物有啥不一样,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利他主义发展问题的思考。
说到进化,就不能不提达尔文,他的《物种起源》可谓改变人类认知,影响世界发展的著作。
在达尔文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模式下,生物体的目的就是要生存,竭尽所能地采取利于自己生存繁衍的行动。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生物还有利他的特征,这种特征还会保留下来?
同样的利他主义演化,人类和动物之间有什么不一样?
针对第一个问题,作者提出了「多层选择理论」。
他认为,生物的演化,「在群体之内,自私胜过了利他。但在群体之间,利他胜过了自私」。
通过区分个体演化和群体演化之间的边界,我们看到,演化可以细分为群体之内的演化和群体之间的演化两种形式。
自私/利己能够让个体获益,利己者得以繁衍进化;利他能够让群体获益,利他者也得以延续。
针对第二个问题,作者认为,人类或动物的群体内,都存在合作和竞争,而动物群体内,恶性竞争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对于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人类而言,由于受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受到规范规则的制约,人类努力避免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的恶性竞争,而是让良性选择来推动进化。
而且,人类会因为利他而变得更利他。
听过解读,感想如下:
想到了一句俗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以前总觉得哪里不对,听过《利他之心》的解读,瞬间豁然开朗。
一味的利己,并不意味着生物进化上越来越好。
群体如此,何况个体?
所以,尽管进化是一场充满风险和意外的探索,生命是一次充满压力和无奈的旅程,生而为人,还是要坚守人性,坚守一颗利他心,通过共赢共享,让大家好、一直好,充分展现生命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