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剥削伴随着自由的幻觉
_非自我目的的奴仆
人们看不清自己其实是在为外部力量而服务,自由成了一种幻觉。
1.
“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是一句诅咒。
°和自己比是一场毁灭的冒险。会陷入无尽的焦虑和紧张当中,以及过度疲惫和精神枯竭
°这种内在竞争也是一种没有中点的剥削。
和别人比还有一个若有似无的边界
和自己比则彻底失去边界,这种比较是开放的,没有上限的。
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好”,生命的一切降格为劳作。
我们使自己处于紧张和忙碌、过度活跃和过度神经质。
自我剥削比他者剥削效率更高,是因为前者常常伴随着自由的幻觉。
而这其中发展出的自我遣责和自我攻击,往往以自我毁灭为终结。
建构自我的项目如同一颗子弹,主体竟开枪瞄准自身。
By祂者
️*和自己对比没有界限更加危险。
2.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写道:“你们所有热爱苦工的人,你们热爱快速、新颖和陌生之物。
你们无法承受自身,你们的辛劳是一种逃避,是意图忘却自我。如果你们更加相信人生,你们便不会拜倒在瞬间面前。然而你们的内在缺少足够充实的内容去等待-甚至也不能偷懒。”
°尼采这段,解析一下,“不相信我们的人生➡️害怕倒在瞬间➡️恐惧➡️忙碌➡️逃避
不相信自己的人生,所以忙碌,而忙碌出于和自己的比较。
3.
平息怀疑的现代企图,无论是强制性地奋斗以渴求成功,还是坚信有关事物的无限知识可以回答对肯定的渴望,抑或臣服于一个负有“肯定”责任的领袖,
这些方案都只能消除对怀疑的主观意识。
在人未克服自己的孤立,并从人的需求角度使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富有意义之前,怀疑本身是无法消失的。
/逃避自由·(二)宗教改革时代[美]艾里希·弗洛姆
°相信自己的人生,需要克服孤立➕地位意义。
【孤立感和怀疑】 对应 【不相信自己的人生】,所以意图忘却自我,因为自我生不出真的目的
°所以信仰有那么厉害的功效,可以找到目的
°相信我们的人生➡️不害怕倒在瞬间➡️不恐惧➡️不刻意忙碌➡️不逃避
【在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
总是一个服务于自身目的之外的齿轮】
在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成功、获得物质利益成了目的本身。
人的命运便是促进经济制度的进步、帮助积累资本,这并非为了自己的幸福或得救,而把它作为目的本身。
人成了巨大经济机器上的一个齿轮,如果他有很多资本,便是一个重要齿轮;如果没有资本,
便是个无足轻重的齿轮,
但都总是一个服务于自身目的之外的齿轮。
但所有外在活动只有在促进生活目的的前提下,才有意义、才光彩。
在中世纪思想家看来,视经济活动为目的,为获利而获利是不合理的
而现代思想则恰恰与之相反。
°现代性很多人只知道赚钱,但是忘了钱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而最终目的为了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