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o 3.1 beta 发布: 开放式架构新增 4 端支持

自 7 月初我们正式发布了 Taro 3,至今半年时间已然略去。期间我们不断地修复着问题,同时也在构想着下一个 minor 版本。

面对小程序平台越来越多的大环境,Taro 是选择偏安一隅,只支持部分的主流小程序,还是成为所有小程序平台 开发、多端转换的基础设施,我们在 v3.1 给出了答案:开放式架构。

一、开放式架构

背景
近年来业界推出的小程序平台越来越多,但 Taro 核心维护的平台只有 6 个(微信、支付宝、百度、头条、QQ、京东小程序),因此常常有同学提出能不能支持某某平台的 Feature Request。

基于目前的架构,对于单一平台的兼容性代码分布于 Taro 核心库的各个角落,涉及编译时与运行时等部分。支持一个新的平台需要改动所有的这些地方,开发复杂度高,同时社区也难以参与贡献。

为此我们萌生了打造一个开放式框架的想法。目标是可以通过插件的形式扩展 Taro 的端平台支持能力:

插件开发者无需修改 Taro 核心库代码,即可编写出一个端平台插件。
插件使用者只需安装、配置端平台插件,即可把代码编译到指定平台。
开发者可以继承现有的端平台插件,然后对平台的适配逻辑进行自定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