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瓣落樱,随波逐流,思绪追寻远去,飘至胜景之处。仙鱼出水,吐纳瑞气,逍遥自在,此美境自古便是天下文人的最爱。
这只「仿康熙青花落花游鱼斗笠碗」是继「仿康熙青花缠枝莲杯碟」后,觉山隐窑“复刻官窑”的第二款作品。
此斗笠碗规整端正,薄胎敞口,通体绘落花流水游鱼纹饰;碗心内画旭日东升;内外碗口及足墙绘双圈。整器青花发色翠蓝,釉色白净,线条细腻,分水利落;器底书「丁酉觉山隐窑」六字双行楷书款。
落花流水纹一直是中国最具艺术气息的纹饰之一,但最早并不是陶瓷装饰,而是一种极美的传统染织纹样,称为「流水锦」。
这种淡雅柔和的锦缎工艺复杂,做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掌握这门手艺的顶尖艺人极少,所以从唐宋年间到明清,一直都是供奉皇家的贡品,皇宫贵族女子都以这落花流水礼服为最美。《新增格古要论》卷八「古锦」条记载:「今苏州府有落花流水锦及各色锦」便是此物。而如今,这种古老技艺几近失传,只在日本传统和服上还能感受到当年的几分华美。
因为纹饰美丽、寓意文雅,大约在成化时期,御窑厂工匠便将其从锦缎移植到了瓷器上,从此成为历朝官窑必烧的纹样,尤其康雍两帝十分崇尚成化瓷,所以在康熙早期至雍正时期,出现很多这类摹古之器,且画工精美、质感逼真,这只碗便是青花中的精品。
同心圆水波、如意流云、蕊瓣清晰的樱花,整器通体满工,笔法隽永细腻,这些都是典型的康熙官窑风格。都说瓷器纹饰直接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可以看出烧制此碗正值富足康定的盛世。
落花流水纹与鲤鱼纹结合的题材为康熙一朝独创。康熙的鱼不同前朝,毫不扭捏,硕大肥腴,游到人们面前。这只碗中的鱼为晚明到清初非常常见的「海八怪」之一的仙鲤鱼,寓意吉祥,且视觉冲击极强,这种构图显然含义深刻,不是单纯的漂亮而已。
鲤利谐音,鱼余谐音,有生活富足的意思。而将落花、流水、仙鱼和合在一景中,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崇尚的「鱼乐」情怀。典出《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段富有哲理的故事对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影响很深,“鱼之乐”成为雅士们对生活的终极向往。
今天,我们按照原器式样复刻此碗,器型、纹饰、发色,几乎一致。而为了再现官窑工匠的高超技艺,我们在画工上也极尽细腻,比如鲤鱼的头、鳞、鳍、腹、尾,每个部分的分水层次随身形有所变化,而在绘画过程无法看清层次的情况下,要画中两条鱼保持一致是更难的。
希望这第二款“复刻官窑”作品能得到玩家喜爱,愿各位文人雅士能感受到这份来自康熙盛世的从容闲适与仙气悠然。后续,觉山隐窑会有更多复刻经典的作品与大家见面,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