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注释】
①约:穷困之意。 ②知 zhì :同“智”。
【翻译】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仁德的人长期安心于推行仁爱精神,聪明的人认识到仁对他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
【感悟】
不仁之人,不可以久处贫困,久困则为非;也不可以长处富乐,长乐则容易滋生骄奢淫逸之心。而仁者爱人,有更高尚的精神追求,所以对物质和玩乐不会在意,因此不会因为身处贫困而忧心悲戚,也不会因为身居富贵而骄奢凌人。
孔子强调做人应以仁为本,有仁德之心才会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久贫而无不安是因为心中有仁,内心平和,不会为了财富去损害他人利益。久乐而不堕落是因为心中有仁,与众人同乐而不攀比炫耀。
因为有了仁的本心,才能在任何环境下做到不失本心,做到矢志不移,保持节操。因此仁者才能广施仁爱从而实现内心安定,智者才会推行仁爱从而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贫富变化、人生浮沉,很多人都会经历,但相同的环境和遭遇也能产生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因为人们的心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