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对作者采铜《精进》这本书第七章的解读,以此献给即将从大学步入社会的你。
本章节分三个篇幅:
第一个篇幅,给出了在校大学生一些具体学习的建议。
第二个篇幅,告诉了你如何从大学走向社会。
第三个篇幅,是教你如何保持独特性,打造出属于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先从第一个篇幅开始谈起。
1.做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照常而言,我自己所在的大学里见到最多的人就是,老师教什么学什么,老师说要考什么就复习什么,书本之外的知识几乎从不涉猎,一句话问他为什么?
没兴趣
一个被动的学习者最容易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创造力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我们可以放眼到历史中去观望一下,每个人死后几乎而言在他身上所贴出的标签不多,例如:钱钟书,作家、文学家、翻译家,作品《围城》。曹雪芹,清代学者、作品《红楼梦》。
他们的作品得以完成不容置疑的说,就是因为他们主动学习探索,研究所创造出。
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养成一种以创造作品为目标的思维。
作品可以很小,比如自己写一篇2000字的读书笔记,你的观点加上作者的观点一相结合就属于你自己的个人作品。
一个大学生要想成为一个主动、自主的探索者,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下面是作者给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1.利用好本校的平台资源
图书馆、口碑不错的老师、以及优秀的同学、学长,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其中,里面谈到了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大学是否该逃课?
作者分三个原因分别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
2.善用互联网的优质教育资源
时代发展到这一步,清华北大的课堂可以被搬到线上,那北大清华的意义又是何在?
这是一个好问题
虽然这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但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个数据:世界三大在线课程学院Coursera、Udacity、edX,学生的课程完成率(即最终完成课程并获得证书的人数占报名人数的比例)只有5%-10%。
由此看来,线上课程的学习,一个人是否自律显得是多么重要。
3.主动试错
这句话在我念大学之前,或者在念大学初期经常被人说道。
那么请给我一个主动试错的理由?
作者给出的理由是:读大学是人一生中试错成本最小的时期。
大学的环境相对宽松,我们可以自由的去尝试和经历,不必担负太多的责任,同时社会对于学生这个身份给出了很大的宽容度。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里面写了这样一段话:
22岁,你在学校,不管你做错了什么,老师都会原谅你,因为你是孩子。可你出了社会,哪怕只有17岁,做错一点事情,该罚就罚,绝不会有人对你手软,老板催你是为了赚钱,你妨碍了他赚钱,就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说的挺现实的,不过倒也真实。
建议给完了。不过,能做到好好利用本校平台资源、善用互联网教育资源、主动试错的人又有几个?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道理听了一大堆,但具体落实到行动就不行了,这倒也符合人懒惰的本性。
说实话,我自己在这几点上做的也不够好。
拿第一点来说,利用好本校的平台资源,唯一在我们学校看起来像样的就是图书馆了,但去的次数不多。
在我们学校附近有一个松江大学城,里面有七所高校,其中包含了三所211,分别是华东政法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自己本人在上大学之初就猜测到了,在我上的这所大学里,学生眼中课程口碑很好的老师估计没有,当然这也实属正常。所以自己就一直很想去好的大学课堂里听课,可上大学直到现在也没有去听过一堂课,实属惭愧。
第二点,善用互联网教育资源。
这里推荐大家可以去各大应用商城下载一款名为得到的应用程序,里面有很多各领域牛人开设的课程,其中包括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薛兆丰的经济学课,还有北师大心理部长刘嘉开设的大师课《心理学·基础30讲》。
得到app做的内容,是将原有只能在最好的大学里学习的课程搬到线上,里面大多是付费内容,不过内容质量一流。
第三点,主动试错。
我个人认为主动试错的根本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与不适合什么。
找到自己适合的,认真的以一种匠人精神好好打磨这门手艺,遇到自己不合适的,如果一定要学,那就让自己学个60分即可,没必要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投入过多的精力与时间。
人一生的使命在于将自己的优势基因发扬光大
马上要毕业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没有做。
了解和评估自己智力资产的价值
这一点很重要,很多的在校大学生包括我自己在内,会有一种通病,喜欢谈理想、讲情怀,觉得自己是真理追求者,要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结果是连自己都养不活,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能力,空谈理想情怀有何用?
你的兴趣爱好是唱歌,你想在毕业以后成为一名歌手,可以。但我更希望你步入社会时,学一点实用之学,这里并非是说唱歌不能挣钱,但唱歌要想挣到钱是需要走很长的道路,在走的途中,你最起码先学一门实实在在的技能,以此来养活自己,度过职业发展的生存期。
什么是实用的技能呢?
学美容美发,开挖掘机,就是实用的技能。
学好了上岗即用
与此相反,学写作、学音乐、学心理学等等,这些技能就需要在时间的见证下,前期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才能看见回报,但写作、音乐、心理等技能一旦你学到真本领,可一点也不亚于物理学家、化学家等等。
书中,作者告诫我们,在管理自己的知识资产时;从《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小工到专家》一书中,提取了这样一个建议给到大家:
在新思想或新技术刚刚开始兴起无人问津之时就投入进去,成为某一个新知识领域的先驱,实现知识能力的“低买高卖”。
那什么是知识的“低买高卖”呢?
好似有点难以理解,举个例子来借此说明:
我们现在可以经常看到各种商家,叫你下载一个App并用号码注册一个账号,然后给你什么好处等等。
在智能机并未完全普及大众的情况下,如果你想依靠流量赚钱,一个App的获客成本是几毛钱,那个时候,你去做一个以流量带来盈利模式的公司还有可能获利。但如今在智能机普及大众的情况下,据悉;获得一个客户的成本已经达到十几元。这个时候在想依靠流量来做出一个像微信一样的产品,那是天方夜谭。
即在智能机未普及大众的情况下你杀入市场,获取客户,才有可能实现低沉本收入,高成本卖出。
知道了一个账号的注册,商家可能需要花上十几元钱的成本,往后再次遇到那些狗屁朋友,让你免费帮忙注册账号的人你就可以远离了。
包括网上各种的视屏的应用,别人开个腾讯视屏vip一年要花上168元,你下载一个App,每年就40元,即可享受优酷、爱奇艺、腾讯视屏等各种vip才可享受的好处,你就下了。
可你觉得,你真就占到便宜了吗?
商家会比你笨?商家会在其它的各种渠道想方设法的从你身上获利,收回成本。
简单而言,在智能机未完全普及大众的情况下,做App通过流量变现你可能会获得成功;但今天的流量获客成本已变得如此之高,走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
流量变现的时代已经过去
你需要从“流量思维”转向“产品思维”,具体而言通过流量赚钱的公司中国有腾讯,美国有facebook,你做的过它们吗?流量变现的这条路既然走不通,但我们可以学习苹果公司,好好做产品。
好,这里多叨叨了几句,接下来我们来回答文章开头的第二个问题。
2.如何从大学走向社会
社会和大学具体而言有什么的不同呢?
这里有两点
1.在社会里它不像大学一样给你列好了说明书
大学里,一般而言你的主要目标都是学校给你设计好了,每天学什么、课程结束后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作业、期末考试范围大致是多少等等。
学校里你遇到的问题会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难度相对固定,几乎没有什么意外。而在社会里,是没有终点的,没有人会因为你达到了怎样的一个目标而给你颁发毕业证书。你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等待着你去解决,没有攻略、没有锦囊,有的只是你自己的大脑。
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校里你遇到的问题,大多前人已经遇到过,你可以去查阅文献找到问题的答案。但是在社会里,你所遇到的问题可能是此前从未有人遇到过的难题,对你而言几乎没有文献可查,你需要的是在一片漆黑之中自行摸索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难度可想之大。
2.社会需要你解决现实问题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条解决现实问题很好的思路,可以帮助你很好的活下去。
我简单从书中提炼出三点
一、遇到问题先进行独立的思考,不借助书本和搜索引擎。
因为你遇到的问题都是独立而特殊,断无前路可循;必须养成主动思考,先分析的习惯,通过思考提出若干假设后再去查找文献或其他方法探索取证。
二、在结合知识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尝试性的提出自己的假设或理论模型。并非只有教授、专家、名人、权威才有资格提出理论,你自己也有能力去构建理论。
三、修正你提出的理论,尝试着用你的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不断迭代,你的理论就会变得越来越有力度。
这是解决问题途径的一条思路
我个人在这里认为,遇到有人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自己可以先尝试着去套用一遍,看看对你而言管不管用,如果不管用那就换一条,如果部分管用,那就试着在下次遇到新的解决问题方法时,将上次学到部分管用的方法组合起来,形成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思路。
3.当理论遇到现实
作者在书中的内容观点,是鼓励大家从现实着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里,我们从作者的角度来分析书中的利弊。
从理论问题出发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理论问题通常事先构想出一个理想的环境,把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以屏蔽,因此变得比较“单纯”。
二、理论问题最初源于现实,但会渐渐走向自我生长的轨道,有可能离现实越来越远,最后变成学术圈里一小部分人的自弹自唱,与外界隔绝。
但现实问题就不同了,面对现实问题时;它常常瞬息万变、变换莫测。
尤其是在风云变幻的商界竞争中,变化的节奏以天、以小时、以分钟计,快的令人窒息。
对于企业家,我们应该像尊重科学家一样的去尊重他们。
他们为了追逐利润愿意承担风险,满足大众的需求,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
仅是移动支付的普及就已经大大降低了中国的抢劫犯罪率。
因为现在出门;人们大多不用带现金,即可解决生活中大部分支付问题。
这里作者赞同的观点,更多的是从现实出发解决问题,而并非过多的去关注理论。
从现实出发解决问题,这是就是企业家的精神。
4.理论与现实之间可实现的路径
大学里,我们所学的大多是理论较多,以至于有时输入过多的理论而不完全考虑现实,这是一个通病。
那怎样良好的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作者总结了以下五种代表性模式:
分别例举了投资家查理·芒格、经济学家张五常、投资家《黑天鹅》作者纳西姆·塔勒布、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和导演侯孝贤,将理论与现实结合的做法,供我们参考。
查理·芒格的模式是广泛的吸收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最后用在自己对投资的判断。
即,从理论出发,用来解决现实问题。
张五常采取的做法恰好相反,即;从现实出发,获取理论的智慧。
纳西姆·塔勒布则是在现实与理伦两者间相互交替学习,即;穿梭在理论与现实之间。
理查德·费曼是一位物理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而他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让你能够看得懂。
即;用经验来表达理论,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侯孝贤导演采用的是从现实出发,把所有遇见的人当成一个巨大的素材库,最后融合到他的电影中去。
即,从现实中学习,又回馈到现实中去。
归纳上述五人的做法,作者总结了一条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
这五条建议总结了现实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给我们的知识结构打开了一个口子,具体你需要选择那一条去学习,因人而异。
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现实与理论之间磨练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心智,以便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道路,站稳脚跟。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3.坚持你的与众不同
独特性,是你最好的竞争力。
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获取信息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增加了很多的焦虑感。
网上各种文章都告诉你30岁之后没资格再穷了,别人20岁都身价过亿了,在上大学的你还在问父母要生活费。
这种文章我们都很喜欢看,且阅读量都很高。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他自己是怎样的人,他的主要目的又是何在?
一篇文章不看的话,你会损失一个亿;前提是,你得先有一个亿。
找到自己的独特性,才是最有利的竞争手段。
1.独一无二的才不可取代
文中里面说了一段金句:如果你与大多数人相比,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那么为什么社会要给你超出平均水准的回报?
特殊之处我们不必忙着找寻,第一点我们需要做到的是:不要迎合那些所谓的主流价值观,而要想着去做从0到1的事。
哪什么是从0到1的事呢?
硅谷著名风险投资家彼得·蒂尔认为,创新分两种,一种是从0到1的创新,也就是创造出来之前完全没有过的新东西,比如iphone的发明。
另一种是从1到N的创新,这种创新只是在水平上的进步。
前者显然是根本性的创新,对于推动人类进步有更大的作用。
当然,从0到1的科技创新很难,但这也是在战略领域里罕有的竞争力。
这里作者提供的是一种人生战略远见,我的理解就是把自己打造成稀缺不可替代的人才。
显然,要想成为稀缺人才,整天看鸡汤,想着怎样快速获得成功,这是不可能的。
作者在书中总结了7点,具有心智独特性的人所具有的优势:以下列出来供你参考
一、在主流观点之外洞察出别人未曾发现的机会;
二、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避免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使自己不可替代;
三、拒绝他人和大众给自己贴上的标签,以更开放和自由的心态发展自己;
四、因为不必迎合社会主流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可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五、为大众带来新鲜的见解和启发,形成对公众的影响力;
六、具有更高的可辨识性,更易于形成个人品牌;
七、吸引到其他独特而优秀的人,与他们成为朋友或合作伙伴。
2.少做迎合别人的事
书中的标题是不要为了追求社会认同而做事,而我改成了不做迎合的别人的事,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坚持自己的观点,从小事的积累,一步步的成就自己。
游戏是个好东西,他不仅能让你交上朋友摆脱孤独,还能让你获取在现实中很难取得的成就感。所以,社会中很多人的目标大多是,努力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主流价值观会告诉你,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做什么是有用的,做什么事没出息。
高中时,学习好就是优秀的。而到了大学,有些人依旧带着类似的思维,考取多少证是优秀的,专业分数排多少名是优秀的,大学毕业后,变成了赚多少钱是优秀的。
无一例外,这些都是标准化成功的定义。
唯一缺少的是,回归于我们内心,问问自己我想要的是什么?
3.多做酷的事
什么是酷的事呢?
酷是做事的延伸
吃不是一件酷事,但如果你能在吃的同时,讲出;所吃的食物别人吃不出来的意味。比如,这个美食具体好在那,又或者有那些有待改善,这就是一件酷事。因为,你在做着与美食家相同的事。
打游戏本身没有什么酷可言,但你打游戏可以挣到钱,这就是一件酷事了。
因为要想打游戏能够挣到钱,你一定是脱离了游戏本身去思考问题,是你在玩游戏而不是游戏在玩你。
作者说:“酷”的反面不是“不酷”,不酷只是生活的常态。“酷”的反面是“无味”,“无味”就是重复无价值或价值被掏空的事,如现在在晚会上表演《小苹果》就是典型的“无味”。
书中结尾处作者告知,当我们避免了追求社会认同的陷阱、也意识到做酷事的价值以后,我们可能便走上了因独特而成功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下面七个方法能够助我们一臂之力:
一、抗拒自己的欲望,或者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
二、质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论,不盲从任何人;
三、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时间段接收流行的信息;
四、思考最不可能的事,为其发展出可能性;
五、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怪癖”,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竞争力;
六、为小事物狂热,并在小事物中发展大世界;
七、开展思想实验和行动实验,让思想和行动相互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