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高对韵课之借对

借对,又称“双关对”、“假对”,主要有借意、借音两种(或谓另有借形、借通假字二种)。

《诗人玉屑》卷二、卷七:有借对孟浩然“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太白“水舂云母礁,风扫石楠花。”少陵“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闲。”言之者有是也。

沈佺期回波词云:“姓名虽蒙齿录,袍笏未换牙绯。”杜子美讨:“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以“饮子”对“怀君”,亦“齿录”“牙绯”之比也。东坡、荆公和人诗,以“庚桑”对“五柳”,“黄耇日”对“白鸡年”。《漫叟诗话》

“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五峰高不下,万木几经秋。”以“下”对“秋”,盖“夏”字声同也。“因寻樵子径,偶到葛洪家。”“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子”对“洪”,以“红”对“子”,皆假其色也。“闲听一夜雨,更对柏岩僧。”“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一”对“柏”,以“十”对“迁”假其数也。

诗家有假对,本非用意,盖造语适到,因以用之。若杠子美“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韩退之“眼穿长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丹”对“白”,“爵”对“鱼”,皆偶然相值,立意不句,初不在此。而晚唐诸人,遂立以为格。贾岛“卷帘黄叶落,开户子规啼。”崔峒“因寻樵子径,偶到葛洪家”为例,以假对胜的对,谓之高手。所为痴人面前不得说梦也。《蔡宽夫诗话》

借义对:

一字多义的,诗中用甲义,同时又借其乙义或丙义,跟联句中相对应的字相对。如毛泽东《到韶山》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看上去,“牺牲”和“日月”不能相对,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不过“牺牲”做祭品解释,就是名词了。

杜甫《曲江二首》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怎么能对“七十”呢?原来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寻常”作为数量词,就可以和“七十”对了。

温庭筠《苏武庙》中“回日楼头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甲帐”的“甲”借“甲乙”的“甲”,“丁壮”的“丁”借“丙丁”的“丁”,同为天干对仗。

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

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开宴当九日,泛菊处浮云。

借音对:

甲字的发音跟乙字的发音相同,诗中用甲字,借同音的乙字和联句中相对应的字对仗。如李商隐《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字和“苍”字同音,借音和同是颜色的“蓝”字相对。

杜甫《秦州杂诗》“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珠”与“朱”同音,借以“白”字对应。

郭沫若《咏邱少云烈士》“戳穿纸虎功长在,缚住苍龙志不磨。”“纸”和“紫”音近,借以“苍”字相对。

借对做得好,可为对仗工整增色,但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学修养。例如鲁迅《赠画师》首联“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是一联极工的对仗,意思是由于南京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漫天白色恐怖,文坛百花凋零。

原来南京在唐朝曾有“金陵”、“上元”、“白下”等名称。诗人巧妙地选择了“白下”代表南京国民党当局。这样,“白”对“苍”颜色对颜色,“下”(与“地”同义)对“天”地理天文相对,非常工整。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

沧溟恨衰谢,朱祓负平生。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工对中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连绵字当中又分名词连绵字,形容词连绵字,动词连绵字,副词连绵字。相对的连绵字必须词性相同。连绵字用得好,也能为对仗的工整增色。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

诗词沉浮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戴复古《月夜舟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