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愿不愿意2022年马上就要过去,新的一年正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
在某种程度上,2022年是2023年的一个前奏,也是过去三年的一个小结。
这一年,不论是宏观的切面,还是个人的生活,都夹杂着太多的苦与乐,更让人明白了一件事:放弃应该放弃的,把握能把握的,做好未雨绸缪!
随着疫情的稳定,以及全球防疫政策的优化,大口呼吸自由空气的愿望正在变为现实。站在新旧年的交界,我们又该如何认识2023年?
2023年,最应该关注什么
疫情扰动、俄乌冲突、粮食危机等原本不那么稀疏平常的事情,在过去几年接踵而来,造成经济放缓、通胀高企等全球性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正在经历并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给2022年一个关键词,我选择用:拥抱不确定性!如果给将要到来的2023年定义一个关键词:抵御通胀!
近期,全球各大机构陆续发布新一年的宏观经济展望,对抗通胀成为全球共同的课题。
比如,先锋领航2023年全球经济主题为:对决通胀,并且表示这次的通胀是旷日持久的全球通胀。大多数经济体的通胀率持续上升,其中多国通胀率已达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进一步来看,能源供需失调、资本流动减少、贸易量下降和人均产出下滑等现象,意味着全球经济在未来一年大概率将陷入衰退。
其实关于明年经济面临较大挑战的观点,也并非先锋领航一家所言。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11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7%,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低于50%。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指出:“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六个月环比下降,这是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有效需求减弱的一个具体体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是预计,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在2023年将出现经济萎缩。经合组织表示,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2%。
此外,根据UNDP的一份调研,一半左右的企业将“市场需求放缓”作为面临的最大压力。
从经济学上来讲,经济衰退出现的条件是:生产力>消费力。
而深究背后的原因: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收紧等多重因素都造成了高通胀与需求端严重受阻。而货币政策收紧的转向,则进一步打击了经济的活力。
通胀与经济衰退同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可谓难上加难。事实上,经济衰退与高通胀本是经济发展中一对矛盾的现象。当这对矛盾交织在一起时,就会出现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让货币政策顾此失彼,顾此伤彼。
当下全球各国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选择首先抵御通胀,而流动性的收紧必然会对需求形成制约。
为啥各国把抗通胀当作首要目标,通胀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实质性的影响?
首先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一点,当下而言,是高通胀加剧了世界经济的衰退风险。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认为,与历史上多次供给不同,本轮通胀主要来自于经济外部体系的冲击,供给约束是本轮通胀的主要因素(俄乌冲突等)。
对于我们而言,由能源危机引起的通胀,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多东西的物价都在飙升。
当工资的增幅远远低于物品的增速时,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必将受到严重影响。比如,欧洲人民的电价已经飙升了好几倍。
除了促进经济增长以外,央行的另一个重要任务:维持物价稳定!
物价其实是货币价值最直接的体现,而货币价值的衡量方法就是根据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来决定的,物价稳定,意味着货币价值的稳定。
从历史经验来看,通胀问题的判断将引发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底层逻辑的转变,影响不可谓不大。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抗击通胀,很有可能对居民和企业造成广泛的损害。
当前主要国家央行在大幅加息之后均表示,在未来数月仍将保持紧缩立场,从而显示出央行遏制通胀的决心。
以美国为例,专家指出,逃不开的经济衰退或许是美国为了遏制高通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正确的决策、良好的沟通以及运气好坏。
对抗通胀,修炼自己
在宏观大势的面前,国家需要靠货币政策、施政方针的出台来对抗通胀;公司需要靠科技创新、找到新的增长点来对抗通胀;个人也需要自身努力和认知的迭代来对抗通胀!
千百年来,斗转星移,任何事物都会经历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经济也是一样。在某种程度上,周期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被默许的经济定律,不管你承不承认,它始终这样运行。
从大的经济周期来看,1782年开始,全球主要经济体总共经历了四个完整的康波周期,每次背后都有一次大的技术变革:蒸汽机、钢铁铁路、电气汽车、自动化和计算机。
或许讨论技术的变革,对我们来说太过遥远。然而,宏观的局面总会反映到个体的身上。
以互联网为例,至今为止,它的发展已经历经43年之久。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为经济注入了新的动能,而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过程,拆分来看,互联网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互联网1.0阶段完成了传统广告业数据化;
第二,互联网2.0阶段完成了内容产业数据化;
第三,移动互联网阶段完成了生活服务业数据化;
第四,万联网阶段,就是万物皆可相连,一切皆被数据化。
互联网的概念虽然由来已久,但它却时刻跟着时代在不断创新。
假如你大学学的是信息技术专业,那么你只要抓住其中一个发展红利期,就能享受到时代给你的特殊馈赠,收入增速大大跑赢通胀。
曾几何时,码农一跃成为相亲市场上的香饽饽,被丈母娘们封为女婿的不二人选。此前,28岁某大厂程序员因财务自由,宣布提前退休的新闻一度羡煞了无数旁人。
“周期天王”周金涛曾说过:十年前你在中信建投找了一份工作不重要,十年前在朝阳门的中信建投证券旁边买了一套房子真的很重要。一句话,透露出了选择的重要性。
有人因为无意间踩中风口,财富一跃而起;而有些人也因为做足了功课,实现了财富几何倍的增长。
在央视纪录片《大市·中国》中,新中国第一代股民杨怀定,正是从国家的政策中看到了机会,利用利息差在1988年买卖国库券赚到100万,从此声名鹊起。
尽管如今获取信息的渠道远比之前要丰富,但却鲜有人能复刻杨怀定的财富之路,除了运气外,有一点不容忽视:信息没有阶层,但获取信息的人却有;有一点可以确定:信息的获得,在每个时代都很重要!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经济暂时挥别高增长时代,不过新生的事物总会到来,新的机遇总在酝酿。
近年来,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这股风正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从上游的资源到中游的电池再到下游的整车,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扩产大潮。
结语
用狄更斯《双城记》里那段人人都熟悉的经典话语做个总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差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机遇,而生活终究会回到我所期盼的模样!
新的一年,你会如何对抗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