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更是推动了新的公司模式和财富积累运动。
“反全球化”与产业“空窗期”
2008-2018的这10年间,全球经济出现了两大新的特征。
1、信息技术革命周期基本结束,新的产业革命方向尚未清晰
“第三次浪潮”谢幕,曾经的“杀龙少年”长出龙鳞,成为新一代的“巨龙”!
由于新的产业革命方向不明,全球经济进入了产业“空窗期”。
2、全球金融危机频发,新保守主义甚嚣尘上,“反全球化”成为新趋势
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各国通过货币竞赛和贸易保护主义来维护自身利益。
中国:大国的崛起
有人说,随着华盛顿宣布“回到美国”,中国似乎成为了唯一一个仍在全力推动全球化的超级大国。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2014年开始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2016年在杭州举办的G20峰会……
近年来发生的所有这些标志性的重大事件,似乎都是向世界表达“大国崛起”的姿态。
过去的10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越了日本,制造业规模超过了美国,中国还成为了互联网普及程度最高的国家。
是世界需要中国?
还是中国更需要世界?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却又常被提起的问题。
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重大变革都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
1、制度创新
从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改革、90年代的城市化运动到近十年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中国式的制度创新从来都是非常独特、极其复杂却又充满勇气!
2、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带来的破壁效应,往往能绕过既有的政策管制,冲破固化的产业壁垒。
譬如,微信、微博等网络自媒体对公共舆论的影响和对思想市场的促进
譬如,电子商务对制造、物流、金融等行业的再造。
这两种因素中,前者是可逆的,后者则绝不可逆。
直面变革中的矛盾
这场渐进式的大变革中,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矛盾。
虽然,速度可以掩盖很多矛盾。
但是其中一些问题,尤其是战略层面的,却必须勇敢直面。
这其中,有经济增长方式的彷徨:
比如:2008年,我们靠四万亿振兴计划,率先走出危机。同时,却固化了靠投资来振兴经济的路径依赖。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在这10年间一直难以纾解。
有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的博弈:
关于四十年中国改革的主题,清华大学的钱颖一教授曾经一言以蔽之:无非就是“开放与放开”。
开放与放开,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实践中一直研究、摸索。
有制造能力与消费升级之间的冲突:
近10年来,随着中国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国民消费能力的井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给供给侧造成了巨大的错配性压迫。
中国制作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其能否成功快速转型,甚至决定了中国产业革命的未来。
有中国崛起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调适: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改变了原先“韬光养晦”的战略,表现出参与国际事务的极大热情,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经济能力输出上的决心。
而伴随而来的是,世界上的“反全球化趋势”以及各国对中国资本既羡慕又恐惧的复杂心态。
以上是天真君读《激荡10年》的第二篇读书笔记,欢迎各位朋友交流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
公众号:天真君卖萌(tzjmm419),欢迎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