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走进国企大楼的那一刻,年轻人总觉得自己步入了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身旁的长辈劝道:“国企好啊,多稳定。”你听着,心里认定这无疑是一条稳当的路:一张红头文件、一纸录用通知,便像拿到了一个金饭碗,从此可以避开风浪,平安度日。于是,青春的憧憬和理想在这一刻熄灭了火苗,换来一张千篇一律的工作卡。
日复一日,你处理的全是文件、请示和总结报告,仿佛每一个字都能证明你的存在,但其实不过是模糊了你的自我。每一份请示,每一个横栏,每一个“请领导批示”,层层推进的不是你的才干,而是你的听话;你成了流水线上一颗螺丝,毫无锋芒,毫无方向。
然而时间可不会像这些流程一般缓慢。偶尔的一场同学聚会,让你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世界:那些在外企拼杀的朋友们,早已谈起了创新、市场,提起了新技术、项目开发。而你呢?多年来只见过一轮又一轮的“先进个人评选”“政治学习心得”,发言时的“高举某某精神”,却连如今的市场趋势都懵懵懂懂。对他们来说,工作是逐浪的进取;而对你来说,工作仿佛是三伏天里的一潭死水,漫长而又黏腻。
于是,你开始对稳定的信念产生怀疑。可每当举起简历、打开招聘网站,映入眼帘的却是“35岁以下优先”“有创业精神”。此时,曾经的“稳定”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牢牢捆住了你。你想挣脱,但终究被那份“编制”困住,一边恨着它的束缚,一边又离不开它的安稳。
再往后,年纪渐长,你突然被“年轻化”“数字化转型”的词汇包围了。新来的年轻人讲着“要突破传统、要打破旧观念”,眼神中对年长者的疲态流露出轻蔑。新上任的80后总监,开会时批评老员工“思维僵化”,转头就指挥手下做些不知所谓的改革。你心里有无数问题,但渐渐不再说出,知道自己不过是这场改革里的“冗员”。
终于某天,公告里写着:全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字眼飘然在屏幕上,看似新鲜,实则一阵寒意,刺向你曾以为无比稳固的饭碗。你想起入职时对未来的信任,对稳定的渴望,却在这一刻明白,那些年岁月静好的幻象,早已被这场“改革”碾成泡影。
而最可悲的,莫过于那曾信誓旦旦的“安稳”——它吞噬了你本该拥有的激情,耗尽了你所有的冲劲,最终让你沦为这片温水里一只被驯化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