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稀缺”的泥淖?

 

《稀缺》

   《稀缺》一书夺人眼球的恐怕是它的副标题:“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这个世界上的人可简单分为穷人和不穷的人两种,穷人缺钱,不穷的人缺时间,看到“稀缺“二字,你未必会掏钱买书,看到“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你绝对会心动的。尤其对像我这样成天忙到只能用“得闲死唔得闲病”(粤语,意为有空死,没空生病。)一句话来形容的人吸引力更大,所以这周我人在旅途中都挤出时间来把电子书翻完。

      这本书从书名看像是成功学的书,读下来又觉得有经济学、心理学书的味道,旅行时看书没法做笔记,前天和昨天我用了两天时间把整本书的读书感悟整理了一下,发现书中很多内容还是老生常谈,只不过换了些新名词。道理还是那些,关键是明理之后你是否去做?说到底还是执行力的问题,否则读再多的成功学、鸡汤文还是会陷入“稀缺”的泥淖。

     好吧, 先理一理书中的新名词(概念):

      “稀缺”:从字面上看是“稀少性,缺乏”之意,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其实“资源稀缺”(物质)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心态”(心理)。

   “专注红利”:这是稀缺带来的正面效应,让人高度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短期内解决眼前存在的问题。

       “管窥心态”:这是稀缺带来的负面效应,让人从“管子”里看世界,管中世界被放大和过度关注,管子外的事物被忽略,短期内这种心态可帮助解决棘手的问题,长期去看会带来短视的危害,使人忽略长远打算,局限了个体的视野和思想。

      “带宽负担”:“带宽”指的是心智容量,包括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导致“带宽负担”,减弱上述两种能力,降低人的智商。

     “余闲”:千万不要把这个概念和“余暇”混淆,它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而“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

      “稀缺陷阱”:指的是因“稀缺心态”而让人掉入的恶性循环。下面来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循环:

      稀缺--->

      稀缺心态--->

      注意力集中在稀缺事物上(如金钱、时间、肥胖、孤独等)--->

      大脑反映出各种与稀缺物相关的事,并变得冲动而失去自控力--->

      心智带宽降低--->

      错误认知形成(认知能力弱化)--->

      做出错误决策(行动力弱化)--->

      未能实质上解决稀缺问题--->

      放大对相关事物的稀缺心态--->

      循环

      这本书告诉大家,稀缺是一种人人皆有的潜意识心理行为,会让人焦虑、分心。了解了之后,就有助于我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如果不想让自己陷入越忙越穷,越努力越悲惨的恶性循环,不妨行动起来改变自己的行为。那么作者在书的末尾提供的三种解决稀缺问题的方法是否适用呢?我认为,由于每个人不同人生阶段稀缺物的不同,作者在书中也无法为大家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法,只能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我读书后的感受是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專注可帶來高效率

1,善用稀缺带来的“专注红利”

      书里讲了一大堆稀缺心态带来的负面效应,唯一一个正面效应是“专注红利”,既如此,何不善用它呢?

      当我们得知稀缺物会影响我们生活时,都会对此全神贯注,我们的大脑就俘获我们的意志,主动而强有力的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求,正象英国记者马斯克•黑斯延斯在一本关于丘吉尔的著作中所写的那样:“英国人头脑最好用的时候,就是快要来不及的时候。”不得不说一句人的大脑的爆发力空前强大,在截止日期前的那段时间,我们的专注力和效率会明显提高。

      我家熊孩子是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他就有不到截止日期前不好好做事的坏习惯。高二高三为期两年的IB课程的六个科目都要交两千字左右的IA主题研究论文,他小子总是优哉游哉,不到最后截止日期前两三天绝不动笔,所以完成作业的时间总是他的稀缺物,要交稿前,才一边高喊没时间了,一边开始通宵达旦写作。数学高级程度的IA论文,学校规定必须在12月24日前交,这时按计划我们正好在旅途中,所以12月17日刚一放假,我就催他要在21日出发旅行前交作业,但臭小子在家打足四天电玩,21日出门旅行了,他才把笔电背上,一路利用候车、坐飞机和在酒店的碎片时间做他的作业,还嬉皮笑脸的说:死期快到,思路特清晰,文思如泉涌……不过,他确实赶在截止日期前,把作业用电邮发给老师了。11月中旬家长会时,我曾向各科老师了解过他己交的IA论文质量都不错,但愿这篇旅途中的“大作”也不让人失望。

      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在截止日期临近“死到临头”的高强压力下不至于崩溃,反而会大脑灵感爆发的朋友,不妨善用稀缺带来的“专注红利”。

制定計畫要留有“餘閑”

2,制定计划并注意留有“余闲”

      但凡工作和学习,我们都会制定计划,有计划才不至于手忙脚乱。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计划不好,而是计划制定得太满太好太完美,没有为自己留出“余闲”,从而在紧急事件、突发事件、不确定性事件发生时,使完美的计划轰然倒地瓦解。就象书中第九章提到了的位于密苏里州的圣约翰医疗中心手术室紧张的问题,医院管理层从美国医疗卫生改善协会请来的顾问给出的解决办法是“留下一间手术室待用”,这种办法实施不仅解决了手术室不够用的问题,而且提升了医院接诊率。这进一步强调了摆脱稀缺心态的重要方法就是拥有余闲。

      回到我家熊孩子数学 IA论文的例子,他的论文并不是只靠旅行几天的碎片时间就能完成的,今年的2月份,学校就要求每个孩子对每科的IA论文提交详细的计划,指导老师根据计划监督孩子们的执行,所以在出发前他早已经完成了资料搜集、实验、实验数据整理和全文构思,就是因为懒惰而迟迟不肯动笔写稿。在我家熊孩子的脑子里,他满打满算要利用“死到临头”的爆发力,结果差点出事。12月24日正好是平安夜,晚饭后我们在昆明街头逛了逛,回到酒店已经是11:20,我家熊孩子用了十分钟左右把论文收了尾,马上发电邮交作业,谁知酒店网络有故障,发了二十多分钟都没把邮件给发出去,急得他满头大汗,不停叫着:完了,完了,惨了,惨了,迟交作业的要降一个等级,我要被扣分了……幸好老公灵机一动,建议他把文件存到USB上,拿到总台去,请酒店总台替他发,这才解决了问题。虽然是虚惊一场,但是却给了他极大的教训,我告诉他任何计划都不能做得太满,别说是在旅途中,就算是家里的网络都有可能临时出故障。

     我们已经知道,“余闲”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利器,为自己留有“余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余闲的“度”要把握好。无论金钱还是时间,一旦过剩,势必造成低效和挥霍浪费。

通過閱讀獲得知識也是一種儲蓄

3,养成“储蓄”习惯,绝不“透支”(借用)

      “稀缺”的反义词是“富足”和“充裕”,每个人一旦了解了自己的“稀缺物”是什么,就应该着手制定计划开始“储蓄”,储蓄可以让我们逐渐走向富足和充裕,那么还怕什么稀缺呢?

      不论是时间还是金钱,都应该坚决杜绝“透支”。透支金钱,最终会使我们丧失还钱的能力;而透支时间,会使我们最终丧失身体健康、爱情、友情和亲情。

      透支金钱就必须借贷,而借贷是必须要还利息的,当你的借贷无法创造新的价值,你就会连偿还本金的能力都丧失。

      同样,在我们以工作和学习为借口透支时间的时候,无非就是在占用原本自己用于休息、锻炼的时间,占用与亲友相处的时间。因为工作和学习没有时间锻炼、长期熬夜必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身体垮掉了,你的工作和学习还有意义吗?因为工作、学习而忽略了与亲友相处,回过头来你会发现,该陪伴的孩子长大了,己不再需要你的陪伴;该陪伴的老人离去了,你独自品尝“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痛苦吧;你的爱人无法忍受你长期的淡漠而与你分手,你的知心好友早已离开了你的社交圈……

开發大腦提高心智容量

4,开发大脑,应对“带宽负担”

      我们知道稀缺会导致带宽降低,这个降低的带宽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带宽,而是在稀缺状态下减少了当下能够用得上的带宽。既然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陷入稀缺心态中,我们不如想想,一旦带宽负担产生,如何让我们的大脑可以应对。我们都知道大脑的潜能是巨大的,绝大部分人大脑的运用都只达到其潜能的两三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手段继续开发大脑的潜能:

堅持每日鍛煉

1)坚持锻炼,保证每天有氧运动的时间

      无论时间如何稀缺,都必须保证每天四十分钟到一小时的有氧运动时间。

  今年9月底,我在简书上看到一篇签约作者的文章《停下的不只是脚步》,该文作者提到了他因惰性而放弃跑步后,不仅身体状况不如从前,连文思都枯竭的故事,给我的触动很大,也正是这篇文章促使我加入平台的群组重拾健走的。

      埃里克·哈格曼在《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中就提到:运动,可让大脑供血更充沛,脑细胞更活跃。通俗点说,就是可以让大脑更“聪明”,我想这也许可以抵消因稀缺导致带宽减低造成的智商下降了吧。我自己恢复健走三个月后的体验就是,每天健走后出一身汗,大脑就像洗过澡一样,清晰而敏锐;健走过程中如果在回顾当天的共读内容,会产生不少灵感;结束健走后,晚间的写作也会更顺畅。

閱讀和旅行可豐富個人閱歷

2)丰富个人的“阅”“历”

      丰富“阅”“历”实际上也是一个人的“储蓄”手段。

      “阅”:指阅读,广泛博览群书。这是我们储蓄知识的最好手段,是提升个人心智容量最简单的方式。阅读必须博而广,那就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喜好和专业,应该充分利用有书这个平台,多多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从不同纬度来刺激自己的大脑皮层。

      “历”:指游历,有机会有条件尽量多旅行,增广见闻,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现实中的一切才是真实的。

與不同圈子的人群交流

3)和与自己完全不同思维类型的人交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往往固守于与自己的职业和爱好相关的某些圈子,这些我们经常活动的圈子里的人肯定都是相似的惯性思维,久而久之,也会导致我们思维的僵化。所以有时候必须走出来,到不同的圈子里去做做客,体会一下不同圈子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和我有何不同。比如我自己是文科思维的人,就不妨与理科思维的人多交往;比如我可以利用国际学校这个环境,突破中国人的小圈子,去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同样的国际事件有什么不一样的思路。

      所有这一切都会对我的大脑皮层形成良性的刺激,让我形成多元看问题,逆向思考的能力。那么一旦陷入稀缺状态,我的心智容量自然比别人要大,就更容易应对宽带负担。

     “稀缺”的反义词是“富足”、“充裕”,可惜人在富足、充裕时总是习惯挥霍而不懂得为未来留有“余闲”。我们总是在追求富足和充裕时陷入稀缺的泥淖(nao,第四声)。

      我们如何摆脱稀缺的泥淖?我总感觉我上述所讲的那么多,都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稀缺”何来?全在于心态!一个人如果为人处事有宁静淡泊的态度,少些名利野心,崇尚简约生活,看淡物质享受,那么金钱也好,时间也罢,都会显得富足和充裕起来。

      一个人如果有“知足”的心态,就会有“常乐”的人生,怎么会有“稀缺”的烦恼呢?这是我57天来在火花群每日一章共读《道德经》的体会。

2016/12/31

《道德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