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有必要了解一下杜审言

(1)杜甫的爷爷。

(2)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我们都知道,唐朝以前的诗歌是古体诗,虽然也有押韵和平仄,但是要求还没有十分严格。到了唐代,经过一批文人的努力,在诗歌创作的标准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规范,甚至可以说是到了极致的规范,就是我们知道的格律诗,而杜审言就是格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3)性格缺陷,恃才自大。因为自大,得罪了很多人,后来也被贬官,甚至牵连到了自己的儿子,儿子也因他而死,当然这个儿子不是杜甫的父亲。但是这位杜审言,后来又与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交往,陷入政治斗争,最终被流放,后被朝廷召回,不就病死。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这个句子意思比较容易理解,“独有”是只有的意思,“宦游人”是在外做官的人。“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所以,这一句是写只有在外做官的人才对异地季节的变化特别敏感。这个句子里“偏”和“惊”用得极为精妙,这两个字写出了“宦游人”对物候的尤其在意,一个“惊”字,写出了物候的变化之大之快。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这两句是写景,因为上句写到了“物候新”,所以下句要具体阐述一下物候的情状,朝霞灿烂,太阳离了地平线一点点升起,红梅绿柳在江南呈现一派春色。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这两句进一步写景,景物有了明媚的色彩,“淑气”是和暖的天气,在和暖的天气中,黄鸟歌唱;“晴光”是晴朗春光,春光照到绿蘋之上,绿蘋的颜色发生了明显的深浅变化。“催”字,将天气拟人化,“转”字极具动感。

第二联和第三联都是在写景,但是角度略有不同,第二联的景物更偏向于静景,第三联的景物有了动感。但是景物的描绘方面都是充满了明媚的色彩。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这两句是写,沉浸在这样春光明媚季节里的诗人,忽然听到了古朴的曲调,此处是指晋陵陆丞给诗人的,因为标题是写和晋陵陆丞,诗人听到这样的曲调之后,便引发了思归之情,于是潸然泪下,涕下沾襟。此处浓浓的思乡之情,极富感染力。


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第二三联写异乡春色的明媚,是为了衬托诗人不能归乡的思乡之情,另外全诗布局巧妙,首尾连接,浑然天成。开头写宦游人惊异于异乡物候的变化,隐约地告诉我们诗人思乡的缘起,紧接着就写到了具体的物候的变化,接着由物候的变化又自然转到和晋陵陆丞,既照应了标题,又升华了题旨——“思归之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唐代诗人杜审言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
    兰陵畫生阅读 603评论 0 3
  • 杜审言(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租父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高宗咸亨元年(670)进...
    听风者也阅读 1,831评论 0 1
  • 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
    赤松在路上阅读 704评论 0 2
  • 1.今天的天气阴沉,似乎要向大地献祭什么;打开白炽灯,那份黑夜里的光明,却在黎明中变得暗淡;偷窥自己的心灵,却发现...
    景苑阅读 205评论 0 0
  • 金色的马,翻卷的旌旗,成片的马队走过丘陵,背后留下伸长的巨塔,塔在香殿里祈祷着安宁,庄严的沉默里送达弟兄的期许,民...
    青云剑客阅读 251评论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