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SI 7层模型,每一层的功能
应用层:用户APP里面的数据
表示层:对APP的数据进行编码,加密,让计算机认识。例如:MP3格式表示音乐文件,RMVB格式表示视频文件,JPEG格式表示图片文件
会话层:建立两个APP之间的会话,例如:京东购物调用微信支付。
传输层:建立TCP或者UDP连接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建立会话前需要3次握手,断开会话需要4次挥手。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无连接的协议。
TCP是可靠的连接,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适合对丢包零容忍的场景,传输速度慢,如:网页,FTP。
UDP是不可靠的连接,会造成少量丢包,但是传输速度快。适合可以容忍少量丢包的场景,如:音视频通话
网络层:基于IP地址进行数据转发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互联网协议地址,逻辑地址,用来在互联网上表示身份。
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物理地址,厂商为每块网卡、网络设备等烧录的全球唯一地址。
数据链路层:定义各段链路之间的通信协议。(Data link layer)
例如:有线使用以太网协议,无线使用WLAN协议。
物理层:定义通信使用的传输介质
二、各层工作的设备:
物理层:网卡、集线器、各种线缆(光纤、网线、同轴电缆)
数据链路层:交换机、网桥
网络层: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传输层:防火墙
应用层:主机
三、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只能识别MAC地址,不认识IP地址。
四、TCP/IP参考模型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程序
五、TCP/IP每一层的协议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以太网、WLAN
网络层:IP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ICMP网络控制报协议、IGMP网络组管理协议
传输层:TCP协议和UDP协议
应用协议: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明文传输密钥。
HTTPS协议:密文传输。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
TFTP协议: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SMTP协议:简单邮件发送协议
POP3:邮件接收协议,特点是将邮件从服务器剪切到本地
IMAP:邮件交互访问协议,特点是本地和服务器同步邮件。
DNS:域名解析协议,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自动分配IP地址
六、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对比
OSI是国际标准,得到各国政府的支持,层次复杂效率低,先有模型后有协议,OSI最开始只考虑了所有人使用统一的标准网络。
TCP/IP是协议族,被Internet使用,应用广泛,先有协议后有模型,早期为4层模型,后来将网络接口层拆分成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异构网络的互联问题。
七、OSI每层通过PDU进行通信,PDU叫协议数据单元,每一层的PDU名称如下:
物理层: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网络层:数据包
传输层:数据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