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学校新生逐渐开学,中午一个人坐在食堂吃着饭,突然六个身着迷彩服的新生说说笑笑的一起坐在了旁边的座位上,边吃边讨论着早上的军训情况,吃到一半,一个戴眼睛男生汤喝完了,准备起身再拿一碗,还顺便问了其他人要不要,要的话也帮带一碗。
看到这个画面,我回想起三年前刚进学校的我们,做任何事也是六个人黏在一起,而再看看如今自己一个人,却有种莫名的伤感。
曾经发个传单都要两个人结伴,电话那头的代理说:“只剩一个名额了,你们谁来?”听后果断回了句:“那算了吧。”而现在接个兼职电话,都得跑到走廊悄悄的谈,一个人做完兼职回来推开门,所有人也只是习惯性的看你一眼,然后又扭头对着各自的电脑了。
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吃饭不再呼来喊去,上课不再帮忙点名,泡图书馆也不必再约个统一时间,也许,这就是大学必须学会的孤独吧。
如果说大学的爱情是门选修课,那么我想孤独就是那门必修课。
-02-
好像从大二开始,寝室的每个人都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团队,跟其他寝室同学的关系胜过自己的寝室。当我手拿奖学金证书兴奋地走进寝室时,他们冷漠的表情让我有些慌张,于是当我再次获得证书时我选择了提前装进背包,再趁他们不注意偷偷塞进抽屉。
偶尔跟家里人打电话,老爸总说:“要跟寝室的同学处理好关系,不要总是自己一个人,周末花点钱请他们吃顿饭联系联系感情。”
于是我听了老爸的建议,开始跟他们吃饭,谁要是有什么作业没做,生活用品用完了,我一定会第一个站出来帮忙,我开始跟他们学着打游戏,开始改变自己以前十点上床的习惯,在下面陪他们玩到断网为止,我试着融入他们的生活,可是后来,我发现我仍然不那么合群,因为我每天晚上还要去图书馆看书,周末还要出去兼职挣钱,跟他们的生活始终不在同一频道上。
最终,我选择了不将就。因为我认为,我们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拥有不同的经历,每个人的价值观本就不一样,而我却为何要放弃自己的生活原则,去将就别人的生活呢?
不将就以后,我们依然会见面问候两句,彼此尊重,只要你在我晚上睡觉之前记得把游戏声音关小就行了。
不将就以后,我也在各种社团找到了跟自己有相同兴趣的朋友,我们平时并不怎么联系,但社团一有什么活动我们又能快速组织在一起,我想,这就是最好的友谊吧。
-03-
数学上有一个概念:一个数的因子如果只有1和它自己,那么这个数就被称为质数。一直认为质数是个很孤单的数,后来想想,原来1才是最孤独的。
可是孤独并不那么可怕,最可怕的是你因为恐惧它而违背自己的生活,强迫自己去迁就他人的人生。
从大二开始,我就渐渐的适应了孤独,学会了独处。我也发现,独处的这段时间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光,我渐渐的培养了自己的爱好,认识了一帮同样热爱旅行跟文字的朋友,知道了自己想过的人生。
我想从成长的角度来说,孤独是使人进步的最好方式,但是从人是一种群居性动物的观点来看,孤独却又是我们最害怕的。
曾经我也以为独自一个人在食堂吃饭或者一个人抱着书走在去教室的小道上,会被周围三五成群的人所鄙视。后来才发现所有人都很忙,根本没时间注意到你,你之所以会担心被鄙视,恰恰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不将就式的孤独让我得以成长,使我内心变得更加坚强,也使我的大学生活丰富而华丽。
在大学,孤独这门必修课,我们必须学习它,并且拥抱它。
~嗨,大家好,我是午后呓语,大四工程男,喜欢写作,坚信文字也是有感情的符号。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就请顺手点一下“❤”,或者关注一下再走。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