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是人类的本能,也是离不开的表达方式之一,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幼到初生婴儿,长到老人,皆会哭。
幼儿哭泣,仅单纯表达不开心不舒服的情绪,听着无妨,随着年龄增长,哭声承载的东西越来越多,而音色也越来越复杂,听着开始五味杂陈。
母亲的哭声可以列为我成长过程中的最害怕的声音,那一声声抽噎,夹杂着太多的悲伤,对婚姻的失望,对生活的无奈,对自己的不甘,都在诉说心中的愤懑。
作为孩子的我,当时尽管不能理解母亲哭泣的原因,却听出了她的世界是昏暗无光的,听出了她的不开心。
每回母亲哭泣,都不躲着我们,或许她没有其他的倾听者,只好当着我们的面或者抱着我和哥哥尽情哭泣,那一刻她得到了宣泄,殊不知她的孩子正经历内心的恐慌与煎熬,害怕、紧张、不知所措。
孩子天性喜欢轻松快乐的事物,面对母亲哭泣时的负能量,我开始抵触,她一哭我便要跑出家门大口喘气,缓解内心的压抑。
以至于成年后的我,非常厌恶自己容易悲观的性情,也曾经内心埋怨过母亲当年的那些哭声。
在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一直努力走出和她不一样的路,至少,不要悲情,不要轻易哭泣。
母亲的世界是阳光快乐的,那么孩子,也一定是快乐的,母亲的世界是悲情的,那么孩子的天空不免乌云密布,母子连心,说的无非就是亲子间情绪交流。
我一再告诫自己,将来我成为了别人的母亲,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哭泣,不要让孩子成为我们不良情绪的垃圾桶,我们哭泣发泄内心的不满并没有错,但是,让孩子也为我们的不满买单太不公平。
生活不易,积极面对就是勇气,也是送给孩子成长的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