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烦恼,我的烦恼
先看学生的两篇习作:
我的烦恼
林智伟
这一天,天气晴朗,第一单元的语文试卷发下来了。我打开卷子一看,啊!83分,完了,这下又得挨骂了。
“你看,你看,人家考了多少?93分,而你呢,只考83分……”果然,中午放学回家,我把试卷拿给妈妈看,妈妈询问了其他同学的试卷情况后,就给我来个晴转阴,过了一会儿,就火山爆发了,我被数落了好一会儿。
我心里难过极了,心想考的差就差吗?干嘛要骂我。我要是考的好,你们还不都是甜言蜜语的,可现在考得差一点,就破口大骂。
我气得听不下去了,就躲在房间里,可妈妈还是紧追不舍地教育我,骂我——还不让我玩。要我假期,不要出去,在家里温习功课。我气得反驳一句——“要是每天都读书,我还不变成书虫?”本以为这句话能让妈妈开恩让我出去玩。可是妈妈却说,要玩在家里玩,你既考得差,就别想出去玩了。
啊,这句句重如泰山巨石,重重地砸在我这小小的心灵上。妈妈啊,您能不能不要有一颗虚荣心呢?放儿子一把。
妈妈,您开开恩吧!
烦恼的星期天
黄丹丹
星期天,阳光明媚,天气格外晴朗。我拿起乒乓球拍就要和堂弟一起去打乒乓球。
这时,爸爸连忙跑过来,大声嚷道:“丹丹,作业做完了没有,老是想着打乒乓球,去给我回屋写作业去。”我低着头无奈地向房间走去。我走进房间拿起作业写了起来。我越写越生气。心里暗暗痛恨爸爸:“你这个坏爸爸,讨厌爸爸,玩一会儿都不让人玩。”我放下了笔,又想跑出去。
这时,讨厌的爸爸拿着一杯茶走了过来。他见我的样子,放下手中的茶杯,对我说道:“丹丹,不是我说你,打乒乓球有什么好呢?学习才是最好的呀!”我又一次走进房间,我拿起笔写下了《我的爸爸》这篇文章。这时,爸爸又走了过来,我连忙把作文簿手了起来。做起了数学。爸爸又一次对我说:“你看看字又写退步了。给我写2张字,再做10道题。”说完走出了房间。
我生气极了,我只好写字,写了好久,我才把字写完。爸爸,我想告诉你:“女儿,不想受你这种的关爱了,我知道您是为我好,但是这样的好,我不想接受。上次,老师布置写一篇文章,是《我玩得真开心》,但是,爸爸,您不让我玩,我怎么会写好这篇文章呢?” 星期天,本是开心快活的日子,可我却有千烦恼,万烦恼。爸爸,让我玩吧!就一会儿。
以上是我班学生的两篇习作,我想他们这样的烦恼是普遍的现象,真实地反映了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你既考得差,就别想出去玩了。”“不是我说你,打乒乓球有什么好呢?学习才是最好的呀!”孩子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渴望自由的天空,而家长却用“学习”“成绩”的缰绳捆住孩子渴望飞翔的翅膀。孩子因此痛苦、烦恼;家长因而不安、揪心。这其间拉锯式的“争夺”中不知要耗费了家长和孩子多少精力啊!而这“争夺”又是许多人必须面对的。对许多人来说,升学挤独木桥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样,对他们来说,谁也无法逃脱“应试”、“淘汰”的魔掌。于是,家长只好让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习上去,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让稚嫩的肩膀挑起学习的重担。这对于学生家长来说也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文质先生在《生活在愧疚之中》提到“在应试教育体制之下,几乎所有的父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都茫然无措,因为只有一条路可走,因为‘识时务者为俊杰’。”
作为自己孩子的家长,我也常处在教育的矛盾之中。我常自我安慰:“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当牛马。”每当我这样说时,我的妻子却说;“不为儿孙长远计,儿孙还将连累你。”但我实在不知道怎样做才是“长远计”呢?
因而,面对孩子的教育,我也多是“满脸羞愧”,“生活在愧疚之中”。我能做的,也只能尽可能如文质先生所言的“我们和孩子相处,最需要的也许是尊重、肯定和耐心,。我们会觉得技巧背后是爱和智慧,时不时地驻足于孩子的成长之路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无论何时,孩子都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学生,怎样用心都不为过。”(文质的《幻想之眼》第16页)。
然而,浮躁、攀比、急功近利、恨铁不成钢,又容易使我迷失了教育的方向。这也是我的“烦恼”所在,不亚于孩子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