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青浦徐泾的新家之后不觉间已有一年多了,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对于旧家的思念之情也时常流转于心头。过去的日子里,我不止一次地想回到故地,那个我长大的地方去看看,但一直都没有排上具体的日程。就在前不久的一个周六,我终于决心发起说走就走的重游,毕竟任何事情永远停留在思考的层面却从不落实到行动就等于零。
那日是一个美妙的大晴天,虽然早春仍然寒冷,但微风中已经悄悄带着一些春天该有味道,为了能够在已经几乎每日光顾、就连外卖也不放过的早餐店重拾故地的滋味,我还是比自己起了个大早。我把我的车停在了早餐店的正对面,虽然违规停车确实并不好,但这正是我之前在旧家吃早饭时经常会做的事情,也算是体验了一把当时的感觉。进了早餐店,老板竟第一时间认出了我,陆续跟着发现我光顾的还有其他一些我熟知的店员。他们是一大家子,记忆中好像是从安徽来到上海打拼生活艰辛但感觉很饱满幸福,在新村附近这家店也近乎是人尽皆知。我按照自己以往的习惯,点了不放酱油的豆腐脑但是放了不少他们家特制的辣椒油,非常辛香美味。后来又交了一白米粥,加了不少咸菜,可口的咸菜同样是他们家特制的,雪里蕻的微辣中带有一丝鲜甜,完全适合南方人的口味。当然两个外焦里嫩,留着蛋黄液的荷包蛋也自然是免不了的。由于我也不方便经常来,现住地离开这儿也太远,外卖触不可及。因此我打包了最喜欢的一些辣椒油和咸菜,这样我就可以在现在的地方品尝曾经的味道,再也不用每天清晨体验那种遗失过去的感觉。
用餐毕,我直奔自己曾经住的32号楼。相比其他的老公房,这栋楼有个绰号叫“小高层”,且在九十年代末建成的时候就有了电梯,当时在新村里都是属于条件最好的。然而昔日由橙色瓷砖推砌而成的外立面早已不复存在,前些年随着旧小区改造工程,外立面已全部翻新,瓷砖被铲除后换了一层新尤其。看着很崭新,但却有些奇怪,少了一点记忆中的味道。小区里一些墙被推到,一些树木和道牙被铲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停车位和更宽阔的行车空间。朋友们一定认为我对墙和树木会表达惋惜之情然而并不是,反倒觉得规划得更加合理了,在楼宇间的通行也变得更心情舒畅。记忆中32号楼好多年前就在底楼装了防盗门,没有钥匙进不去。到了楼下我还在担心这件事,没想到防盗门竟然没强行开着,形同虚设。当然,对于居民朋友得行为相当能够理解,毕竟在形势日趋稳定得现在必其防盗可能出行得便利才是更为重要得事情。楼道被打扫得非常干净,虽然大部分墙面并没有翻新,但只要是干净的话在我的心里就会非常加分。毕竟童年时期夏日电梯口外边的蜘蛛网和它的主人们一直都是我挥之不去的噩梦。空旷的楼道以及并不明朗的光纤有一种“梦核”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跟在爸爸身后上楼的那段日子。到了旧家的门洞,我很期待着能够透过窗户看看里面的变化,会有哪些新的家具陈设,或者是什么样的人租住在这里。然而,紧闭的门窗让我的计划变得不可能,因此下楼的时候我感到十分忧伤,仿佛我我搬离的日子就在昨天一般。无情的时光竟然以快进的形式在敷衍我内心的乡愁。
穿过了另一片街区,我很快来到了湖心亭。这是一片带有浓厚中式风味的公园,波澜不惊的湖面,蜿蜒屈折的小桥,屹立不倒的石凳,还有一座苍天大树。这些事物总是七零八乱地出现在往事地记忆中或者老旧地照片里,如今在社区用心地管理下以一个新得面貌出现在我面前,还算也令人欣慰。记得小时候,经常和附近并不认识的孩子们在那棵巨大地古树下玩耍嬉戏,幼尔园的时候,有一次外公外婆过年的时候来我家做客,也在那颗树边上拍了合照。当我回忆着这些往事的时候,一群孩子,年龄性别参差不一,欢声笑语地路过我身边。似乎就像是儿时的玩伴回来了。我顿时想起了一本小说《时间》里地一句话:“有些事物会变化或者不再存在,但有些永远会在那里。”我第一次如此切身地体会到作者写这句话地时候大概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湖心亭的石凳上依旧坐着需多老人,只要不刮风下雨,他们就一定会在在这边度过自己的悠闲时光,或是打牌下棋,或是锻炼身体,也会三五成群扎堆在一块儿聊一些家长里短,可以说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我感觉自己老了之后(如果能够有幸活到老了的话)应该不会参与这样的生活。我估计还是会保持现在的习惯,把大部分的时候用在看小说,写东西和钢琴上,隔三岔五晚饭中的两瓶酒肯定是少不了的。当然,如果我没能戒酒的话,大概率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新村中央的位置是一些居民楼和商店的联合体,似乎这个国家很喜欢这样的商用民用不动产的结合体。儿时一直光顾的一家餐馆于我搬离前就已经关门大吉,当然也是拜那段特殊的日子所赐,空荡荡的门面里散乱着东倒西歪的桌椅,仿佛经历了一场大撤退后留下的痕迹,使人难免感怀神伤。边上的裁缝店、理发店和小商铺倒还继续经营着,但多少有些冷清的感觉。理发店的师傅认识我,但我有时还是比较腼腆,生怕被认出就被拉着唠个没完,所以路过的时候我加快了步伐以免被他发现,但我似乎在余光中感觉到他似乎还是看到了我。我径直走到了隔壁小商铺,以前退勤后经常在这里买酒回去喝,一般是黄酒,也无所谓酒好不好。酒而酒之,在老板眼里也形成了刻板影响:“嗯,一个老要喝酒的青年人”。不过时间尚早,我肯定不会买酒,只选购了两包香烟。一包是白色的七星,另一包是带着两颗爆珠的555牌。其实我抽烟很少,这就当成是一些纪念品吧。出了商铺我就点了一根,站在居委会对过的广场角落里享受起来。这里和以前一样,是妇女朋友们的最爱,晚上主要是广场舞的舞台。广场边上的社区服务站明显是重新装修过的,由急救站还有活动中心,似乎是老少咸宜的场所。粗略地看下来装修风格很是温馨,置于它们能够发挥什么作用那就犹未可知了,但至少我认为社区地规划者大体而言还是用心的。
最后我来到了小区另一个大门附近,这儿原本是一个热闹的菜场,现如今却经营惨淡,剩下仅仅一两个小档口还在卖些蔬菜。其实从小这里就是菜场,但记忆中小时候卫生条件堪忧,尤其是下雨天整个菜场的地面上都是污泥和脏水,这样的环境还能够让人有买菜做饭的兴致吗?前几年进行了大修整,环境好了很多,现在却有突然不再经营,让我惋惜不已。幸好菜场边上的饺子馆还开着,这也是一家颇有年岁的老店,从中学的时候就去那里吃饺子。东北风味,饺子个头都不大,但馅料的品种很丰富,牛羊猪肉一应俱全,酸菜和韭菜馅的更是我的最爱。当然他们的灵魂酱料:由醋、香油、大蒜末、辣椒油和某些不为人知的配料混合而成的调料,没了这调料相当于自己不曾来过。老板是一个东北老头,很喜欢和别人聊天,但总给我一种自我陶醉甚至是自恋的感觉,非常好为人师,倚老卖老。但实际上缺不能说是个坏人。昔日里他白天喝酒,时常就一手拿着酒瓶就这么晃晃悠悠地和每一位到访的食客闲聊,这情况可比我晚上喝酒严重多了。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这小子胖了”。由于近年我经常被人这么说而早就习以为常,我听到这老头这么说我竟然有种莫名其妙亲切感而并非愠怒。从早餐店到理发店再到这里,这些并非我家人也不是朋友但能够记得住你的人,这难道不是某种人生瑰宝的存在吗?我甚至可以说,这就是我这次回到这里最大的收获和意义了。我同样挑了几种馅的饺子各买了一些,打包了少许调料。临走前老头让我有事没事经常来这里看看。我自然有事没事也不会经常来这里,但总觉得他的话中有一些哀伤的情绪,甚至感染到了我。
确实,时间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场幻觉。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观念中,我和这老头的余生并无长短的区别,从不同地视角都可以理解为长或者短。但不管怎么说,有机会能见的人或者地方,如果还算太讨厌,那就常去见见吧。
慢慢散步回到车上,我把带走的辣椒油、咸菜和饺子放到车后座,香烟还是揣在兜里,回家前打算再去逛逛超市。
又是一个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