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财务作为一个职能部门,他的工作范畴有过大的变化吗?如果说数字化,财务是公司运营里最早开始“数字化”的。会计就是量化生产经营指标。
不过确实,财务只是将各个业务活动货币化,和现在所谓的数字化其实相差很远,不算一个东西。
所以问题来了:现在的数字化并不是货币化,而是多样的数据通过合适的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带来经营上的指导。现在的数字化强调的是
全域数据打通,这个是企业的基本功,全域数据打通一是有利于各个价值链环节形成oneid管理,这是重视客户价值的一个体现。第二是管控的精细化。也就是说,公司内部的管理,因为有了数字化,能够更透明,更精准
快速与自动。这个是借助目前迅猛发展的算力与工具实现的。在公司内部,这个带来的只是效率的提升,再往上可能是工种的变化。更有意义的是与外部市场的交互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也对公司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数字化大背景下,对于财务而言,其宗旨依旧没有变化
将全链条业务货币化,关注财务风险与收益
不过,财务的确切职能确实产生了不少的变化,这得益于
数据壁垒打破后,财务对业务的理解开始突飞猛进
各种先进工具的出现,财务有机会减少基础工作的工时
财务的转型是什么呢?从传统职能转型到项目转型?那就会丧失财务的监督管理作用。不过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公司的财务都会让步于业务。只要是人经营公司,就会存在这个问题。那么财务的底线是否是我们被教育的那个样子?我理解当然不是。在公司内部,设置一个中立的财务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会计本身,也只是相对中立。会计准则在一直调整,且每次调整都有政策的引导性。所以公司经营从来没有白莲花,抛弃这个幼稚的想法。如果财务是公司的一条狗,这条狗的职责是什么?
会计
关注财会专业领域动向,将公司经营KPI引入工作体系,倾向性地指导业务,甚至反向设计业务
同时明确真实存在的风险,把握公司经营脉搏
预算
更精确管控费用,通过数字化工具更及时,更准确地理解业务
预算与会计是否需要分离,站在公司角度,其实应当合并在一起的
同时,要做到业财融合,有两个主要实现路径
项目制财务,这取决于公司是否是按项目进行推进的,东风日产目前没戏
预算核算一体化。不然会计永远不懂业务,因为会计没有与业务深度交流的机会,也没有与预算深度交流的机会
对于自身的启示是什么呢?如果自己的工作没有朝着职责更近一步,没有在业财融合的道路上更进一步,那就要反思自己的工作是否真正有价值
先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