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听课、看书,为什么别人能轻松变现,而自己却什么收获也没有?”
昨天晚上和叶子吃饭,她非常郁闷地问了我这个问题。
为了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早日实现升职加薪,叶子在2020年学习了20门课程,阅读了50本书,每天都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感觉很有成就感。
但她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也学习了很多知识,最终却没什么收获?
感觉什么都知道,却又什么都不会,能力没有任何提升。
看着别人通过写作、阅读、手绘、文案等技能,实现了副业变现,她除了羡慕,就是焦虑。
其实,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想快速成长,就大量学习课程、阅读书籍,结果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内心很受打击,做事也没了耐心。
越来越多的人急于求成,付出一点努力就像看到成绩,结果总是事与愿违,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坚持下去的耐心。
想要收获成长,学习一项技能,或者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做事一定要有耐心,并且能一直坚持下去,不断靠近自己的目标。
一、无法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长期坚持学习、阅读,有助于自己快速成长,但为什么总是无法坚持下去?
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1.习惯和别人攀比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习惯和他人攀比,上学的时候比成绩,工作的时候比业绩、比收入、比穿着……
开始学写作的时候,有些人看到别人经常写出10w+的爆款文章,自己文章的阅读量总是个位数,越想越觉得自己很差劲,于是就放弃了。
阅读小白在参加阅读课程的时候,看到别人1天读1本书,自己一个礼拜都读不完一本,对比之下,就显得自己能力差,会越来越焦虑,甚至会放弃看书这件事。
适当的攀比,会给我们前进的动力,但如果一味地拿自己的初始能力,和别人长期努力后的能力相比,就会产生强烈的落差感,让自己失去动力,也不再有耐心坚持下去。
2.做事急于求成
我们总是能看到类似于“21天养成习惯”、“3天说出流利的英语”、“5天掌握爆款文章的写作方法”的课程文案,这让我们误以为,做任何事情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都能成功。
看到很多人都在学习写作,我室友也报了一个写作班,老师承诺学完以后,就能赚回学费。
认真学了一个月,写了十几篇文章,结果非但没有赚回学费,文章的阅读量还非常低,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她放弃了写作。
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写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想要写出高质量、高阅读量的文章,没有长时间的积累、练习是不行的。
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事情,都不容易,急于求成不可取,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才能达到于预期的目标。
二、3个方法告别浅尝辄止,让你的耐心倍增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不中途放弃,有耐心地把事情做好呢?
心智探索者周岭,在《认知觉醒》一书中,介绍了3个非常实用的方法:
1.了解事物发展的底层规律,坦然面对困难
当我们想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开始的一段时间兴致很高,每天都动力满满,结果坚持了一段时间,看不到任何进步,就开始退缩,直至放弃。
很多人之所以学了很多课程,能力却没有提升,就是因为坚持了一段时间,看不到进步,就果断放弃,重新学习其他看似简单的技能,结果学了很多,什么都没学好。
学习任何一项技能、知识,想要收获好成绩,都要遵循“复利曲线”。
“复利曲线”,是一种理性工具,很直观地展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达到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我的阅读导师看书速度非常快,1年能读300+本书,而且还能输出高质量的书评。
当时我就很羡慕,问老师怎么做才能达到他的水平,老师就说了一句话:“当你1年读完50本书以后,就能找到快速、高效阅读的方法了。”
现在回想起来,50本书,就是一个拐点,虽然刚开始阅读的很痛苦,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专注力低、看不进去、看完记不住……更不要提收获了。
一旦坚持读完50本书后,阅读速度就会有显著的提升,如果坚持读完100本书,那阅读的效率会更高,阅读的好处也会凸显出来。
所以说,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有耐心,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天赋,而是能力没有积累到能够达到裂变的程度。
做任何事情,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结果很正常,因为我们需要时间提升能力、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当能力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收获爆发式的成长。
2.在舒适区边缘探索,持续精进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愿意走出现有的状态。
比如每天下班后,宁愿躺在沙发上玩手机,也不愿去健身房锻炼1小时,增强身体的机能;宁愿每天重复做着基础的工作、拿着较低的薪水,也不愿意通过学习提升能力,实现升职加薪……
《认知觉醒》一书中,指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想要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不前。
比如你已经习惯了早上7点起床,看到别人每天4点早起学习、阅读、写作,白天的工作效率也非常高,你很羡慕,也效仿他们凌晨4点起床。
结果起来以后头昏脑涨,压根没心思学习、看书,一整天都浑浑噩噩的,什么都做不好,最后总结一句:早起一点好处都没有。
这就是从舒适区贸然跨到了困难区,让自己遭受了巨大的挫折,进而对一件事情失去了兴致。
如果每个月都比之前早起10分钟,既不会感觉到困难,而且还能一直坚持下去,直至养成早起的习惯。
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是在舒适区边缘(拉伸区)探索,既有成就又有挑战,对自己而言是很大的鼓励,成长的速度也非常快。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成长以后,做一件事情就充满了动力,也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下去。
如果想要在某个领域快速成长,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请一个专业教练,比如健身教练、演讲教练、写作教练……让他们帮助我们走出舒适区,实现快速成长。
如果经济不允许,我们可以通过制定计划,每隔一段时间增加一点难度,让自己始终处在拉伸区,持续提升能力的同时,不断向着目标靠近。
3.少即是多,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很多人每年都会囤很多书、买各种课程,每天下班后,忙着听课、学习,牺牲了很多休闲娱乐的时间,认为只要学习,就能让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并收获成长。
持续学习的确能带给我们成长,但如果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无法收获成长的。
因为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听完课、看完书,还包括反复的思考、大量的实践和持续的改变。
看书、听课人人都能做到,但是思考、行动和改变,却被很多人忽视了,这也是为什么学了很多课、看了很多书,却没有收获的原因之一。
看书、听课只是表面的学习,即便学了很多,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因为这些内容没有内化,不属于自己的知识。
改变的过程很难,而且做出的改变也没有学过的知识那么多,但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
学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进行思考,不付诸实践,不用来改变自己的旧有行为,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成长。
“少即是多”,与其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精,失去了学习的耐心,还不如放慢脚步,先把一项技能学精,达到比较厉害的水平,然后再去学习其他技能,这样成长的速度才会更快,才更容易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
总结
做事没耐心,坚持一段时间就想放弃,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事情发展的底层逻辑,不愿意正视困难,总是急于求成。
当我们了解了“复利曲线”,尝试在舒适区边缘探索,并且追求质量的时候,学习、做事就会更有耐心,效率也会成倍提升。
——END——
*大大的人儿:坚持早起500天,爱写作、爱阅读、爱思考的90后姑娘,每天解决一个成长难题。生活不易,成长还要继续,我们一起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