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和朋友登山时,聊起了关于学习和知识管理的话题,不约而同地提到各自的读书计划。尽管读了很多书、参加过很多网上课程和线下交流活动,但似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迷茫和焦虑依旧,生活日复一日。
到底是学习方式有问题,还是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方法?
逛图书馆时偶然瞥见格格写的《有效学习:7 步打造个人知识管理闭环》。完整的知识掌握链路,我理解可以简化为四步:
1、确定目标
投入行动前先明确学习的目的。可能是掌握沟通方式来处理职场沟通的难题,或学习时间管理以平衡工作与生活。同时,目标需要符合 SMART 法则(S:具体;M:可衡量;A 可达到;R: 与现实相关;T:有时限)。
2、采取各种手段获取该领域的显性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指可以清晰地描述、记录和传递的知识,它摆在阳光之下,可以在书籍、课程、网络等途径中获取;
隐形知识是指难以明确表达、传递和记录的知识,它更像冰面下的暗礁,通常来源于个人的体验、实践和思考。这需要我们采取试错、反思、与他人交流、观察和模仿等方式获得。
3、将知识进行内化,包括与旧有知识库进行链接和持续输出
新获取的知识若不进行链接,很快便会被大脑遗忘或者成为散点知识,长期以往会塑造出点状思维的大脑。认知心理学中亦提及,知识的关联性是记忆的关键。
持续输出的重要性,来源于美国学习专家 Edgar Dale 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证实通过教授他人最有效。通过写作、演讲、视频等不同方式输出,反向促进输入,打造个人影响力。
4、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并在实践中反复验证,总结复盘。
知识是一个“动词”,只有将知识融入实践,改变才会发生。若是满足于在学习时单纯地过一把“脑瘾”,生活不会因“学习”而发生任何变化。
分析一下,我们过往在学习时中易犯的两个错误:一是模糊的目标;二是停留在知识获取,即“脑瘾”阶段。
- 制定年度计划时,写上要阅读 50 本书。但为什么读?读哪些?读了以后需要采取什么行动进行知识关联和应用?
- 通勤路上听英语博客,要听到什么程度?为了创造英语语境,就是当背景音;为了积累特定领域的词汇量,就需要一篇报道反复听,并仔细甄选频道栏目。
- 每周锻炼至少三次,但为什么要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是为了减轻压力、塑型增肌?根据个人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和频率,并在锻炼后制定健康饮食计划。
所以,记得:目标不同,行动也就不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