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推介一本好书《思维破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听了很多遍,但是每当我们犯一个错误的时候,还是会心里愧疚感很强。就像“画地为牢”这个词形容的一样,用自己做错一件事儿画了一个充满内疚的迷宫,一圈又一圈,每次都回到原地,总走不出去。内心里回响一百次“如果我们认真一点就好了”“如果我们能够多问问就好了”“如果……”虽然这些“如果”不可能改变现状。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掉进自己设置的思维困局。其实,相比较内心的纠结与愧疚,我们可以看看这个状况可不可以改善和解决,如果可以,就尝试着改善和解决它,从中吸取教训,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1.思维是不是很抽象?

很多时候,生活就像是一个局,我们都是当局者迷。

例如,我们毕业的时候总是在想到底是找一份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还是先找一份自己所擅长,并坚信自己可以做好的工作?

传统的思维模型下,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选择自己所擅长的工作。因为心里坚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所以才可以更好的找到这样的一份工作。也就是说传统思维方式里我们想的就是“有――做――是”首先,我得拥有这方面的能力,其次才可以做这个事情,最后我才能够做成功。

而作为一个职业咨询师,他可能会引导我们换个思考角度,假如我们爱教师这个职业,那么他会提醒我们考虑一下做好教师这个职业需要哪些能力?我们需要强化假如我是一名教师需要拥有哪些能力?接下来通过不断的强化学习及心里暗示我们在能力上会有很大的提升,然后再去实现发你老师这个理想。转换思维角度后的思维模型看是“是――做――有”。假设我是老师,做老师所需要做的事情提高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能力,我们就可以成为老师,或者接近成为老师的这个理想。

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你想要成为谁,去行动,终将收获。

由此可见,思维模式并不稀奇,思维的转换也并不稀奇,只不过当时我们进入一个思维模式,有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条件反射而已。通过转变思维,行动实践,事情或许来的更简单一点。

2、为什么要转换思维呢?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超出了我们的见识和觉察范围,我们从耳聪目明变成一个“瞎子”“聋子”。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会束手无策,希望得到来自他人的指点或者建议,从而从困境中突围。

但是生活中未必处处有贵人相助。最终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承担起责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时候可以想象一下你佩服的那个人,如果她是你,此刻她会怎么做?或者是换个角度想想看如果这个困难是你的朋友遇到的,她向你寻求意见你该怎么回答?或者是想想几年以后的你怎么看待这个困难,那个时候你会做些什么改变现状?

通过转变视角,有利于冷静下来,理性思维。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以不同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人生,了解自己,从而有利于理性解决问题。

3、我们需要怎样做?

接下来,我们跟随作者思路,以“旁观者”的角度引导我们理清杂乱无章的“念头”,让工作和生活清晰起来。

解锁生活中很多困局的钥匙,就在思维。思维一变,就如同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后边的行为会跟着变化,最终产生戏剧般的结果。

这本书的作者马华兴从思维、职业、能力、选择、行动这六个角度进行阐述,先后通过“调整对过往事件的认知”“全面拆解各行业”“评估个人能力”“评估个人资源”“引导做出选择”“制定目标和计划”等六个步骤娓娓道来,帮助大家适应正确审视自己,以适应环境,创造自我期许的生活方式。

愿你翻开本书,看见命运的转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用血紅頂冠恫嚇內心無所不在的軟弱 三十六相 金剛怒面 菩薩垂憐 還是要面對永恆難題——什麼是自己
    憨憨爹阅读 190评论 0 0
  • 《史记》曾有记载:“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瞻,何暇论绳墨之外乎?”后又有杨沫《青春之歌》中激烈的言辞“我就这...
    200c71706bbc阅读 374评论 0 3
  • 中午的阳光极好 路遇的人总是打着招呼 说今天天真好啊 阳光下 那些往事 在院子里打个补丁 就是一幅风景 时常想起 ...
    寒于冰阅读 315评论 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