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2精读《蒹葭》

今天是休息日子

起床:7:10

就寝:1:49

天气:晴

心情:好

纪念日:星期四

任务清单

昨日完成的任务,最重要的三件事:

完成简书日更

学习·信息·阅读

精读《 蒹葭 》

1.《蒹葭》表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篇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痴情追求和追求未得的惆怅的缠绵的情感,二者有机交融。诗篇一方面渲染了主人公与伊人之间的纵横阻隔,“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状写了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情态。诗篇另一方面还表现了主人公的一往情深的追求,反复言“溯徊从之”“溯游从之” ,但这种追求是艰难的,“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追索之路崎岖迂曲而且遥远,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生动地表现了痴情者诚挚的情意与追求。追求的结果,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越来越清晰,但仍是可望而不可即。

 2.分析《蒹葭》诗中关于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答:《蒹葭》诗中,景物描写与主观情感浑然一体,情景交融。 各章开头通过对蒹葭和白露的描写,点染了清冷和萧瑟秋气,营造了凄婉悲凉的氛围。对浩浩秋水的描写,既烘托了脉脉深情,又渲染了纵横阻隔,传达了主人公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感体验。情景虚实相生,在朦胧而优美的意境中表现了痴情者诚挚的情意与追求。

3.说明《蒹葭》诗中“在水一方”境界意在言外的特点。

答:诗篇展现了这样一个朦胧优美怅惘的意境:主人公伫立水边,凝视着对岸,那是伊人的居所,若隐若现,朦胧飘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一种惆怅、凄婉、悲凉的缠绵情感,言近旨远,执着的追求、热情的向往和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的惆怅失望之寄于言外,诚可谓境界深远,意在言外。

4.简析《蒹葭》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答: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萋萋”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在徘徊追索。“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伊人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越来越清晰,但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工作·思考

新闻:一位局长与情人不雅聊天曝光。该局长已停职。

“喝酒、唱歌、找妹子”是有些领导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古往今来,权利带来的诱惑不是人人能承受住的,能经得住的人,也不一定有好下场。例如屈原、岳飞。

2023.06.02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本再现】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芳语文阅读 1,270评论 0 6
  • 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To者也阅读 2,907评论 0 6
  • 《蒹葭》的朦胧美 《蒹葭》是《诗经》的名篇。这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难险阻,坚定不移的追寻伊人的男子。这首诗之...
    逐梦_读书阅读 547评论 0 0
  • 《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人古体诗。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
    微雨凭栏阅读 821评论 1 4
  • 蒹葭 先秦 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
    罙海阅读 1,182评论 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