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就是招牌,口号也是生产力:起兵反秦之初,百姓推举了刘邦。
刘邦不是谦虚,让大家另请高明,说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话:方今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如果我们这里的领头人选的不得当,就会一败涂地。我不是顾惜自己,实在担心自己的本事不大,不能保全你们大家,这是大事,希望你们能选择合适的人选。
史记记载:在百姓再三请求下,由于没有别人出头,刘邦才答应出面扛大旗。
位置越高风险越大,革命这种事,不是敲键盘放嘴炮,一步走错,连累全家。
陈胜吴广被逼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也犯不着去造反!
正常人是干不了这种事,
干这事的都不是正常人。
刘邦话里还透露出一个信息,选主公一定要选个本事大的。
什么样的人才算有本事的主公呢?
万人之敌?
策无遗算?
都不是。
我所理解的主公的本事是:打造一个政治招牌,维护这个政治招牌,通过这个政治招牌收拢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什么是政治招牌?
张角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曹操曰:奉天子以令不臣。
刘备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孙权曰: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不要以为随便说句话就能当政治招牌。
张角十年努力,教众几十万,政治招牌才算孵化成功。
曹操依靠父辈在积累的人脉,才能又出众,打出一片天地,将汉家皇帝收拢过来,才算立住了脚。
陈登孔融都是刘备脑残粉,但最终还是跟着曹老板,因为有汉帝的地方才是中央。
曹操终身不敢称帝,因为他一称帝,“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招牌就倒了。
曹操很明白这一点,因此孙权劝他称帝,他说“是儿欲使吾炉火上耶!”
曹操刚有个称王的念头,老臣荀彧就和他翻脸了。
等到曹丕不再打汉室招牌,而是靠“九品中正制”缓和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矛盾,以求得世家大族对曹家代汉称帝的支持,才敢建国称帝。
刘备则更是不简单。
有人说“汉室宗亲”不是他政治招牌吗?
如果这要算招牌,汉末的宗亲千千万万,为何只有刘备成功,其他都成了炮灰?
因为只有刘备将“宗亲”赋予了政治的含义,并成功将这面招牌扛了起来。
曹操说自己是汉相,刘备说他是汉贼。
曹操搞“令不臣”,刘备搞“清君侧”。
所以刘备不管败的有多惨,他都能重张旗鼓,因为他的政治招牌没倒。
从刘备到诸葛亮再到姜维一直要北伐,因为如果不打回中原,偏安巴蜀,这面政治招牌就不管用了。
“汉室”只有还于旧都,才是真正的汉室。
孙权比较矛盾。
他手里没皇帝,打不了“汉帝”的招牌。
孙策当年想偷袭许昌把皇帝抢过来,但最终失败了。
孙权也不姓刘,干脆直接制定出“鼎足江东”的招牌。
这个招牌就很灵活了。
曹操强大的时候,他跟刘备一起抗曹。
刘备强大的时候,他又串通曹操一起抗刘。
人家定制的招牌就是“以观天下之衅”,纵横捭阖,保存自己才是王道。
这个招牌虽然灵活,但含金量毕竟不足,所以孙权在魏蜀吴里面最后称帝。
袁绍为啥失败?
因为政治招牌不明确。
袁绍最早想当反贼,立刘虞做皇帝对抗中央,结果没弄成。属下劝他当忠臣把汉朝皇帝弄到身边,他没这个觉悟。
后来等想通的时候,曹操已把皇帝拿住了。
四世三公,门生天下的招牌,只能当霸主,当不了帝王!
主公和政治招牌是绑为一体的,但臣子不是。
臣子失败了,可以改换门庭,依旧可以风光。
主公要失败了,非杀则软禁,非如此不能将他的政治招牌摧毁。
君不见明末一个流落民间的朱三太子,搞得清政府好几代不得安生。
只要朱三不死,“反清复明”这个政治招牌,就会永远有吸引力。
但也有臣子的政治理想和国家是融为一体:
比如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还我河山的岳飞,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我们称这种人为英雄,为殉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