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前沿是歌

柳永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妓合资葬于南门外。每春日上冢,谓之“吊柳七 ”,亦称“上风流冢”。

                              ————《方舆胜览》

方文山的歌词确实引领了一段潮流,更重要的事,突然有一天,人们把音乐的西化路上,再次略微回过神来,发现传统的东西与流行其实可以很好的结合起来。尽管有人会说也不是方文山开始,或许有人会说这个一直存在。至少,从方文山开始,突然蔚为大观,且得到更多的人喜欢,也引领了更多人去创作。


今天所谓的中国风和十多年前相比,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相当的扩展,可以说是一段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又一次结合的探索十数年,也许再过十多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去看,后来者会给今天正在发生的这些极高的评价。

诗,从中国典籍记载开始,它就紧密的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也紧密地与音乐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音乐,诗就单薄了。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网络大量人写诗,绝句律诗也好,宋词元曲也罢,往往在影响力上极为单薄的原因。因为现在人写的诗词,已经完完全全地和大众生活剥离了,也与音乐剥离了。


王蒙在节目里曾经将过一个故事:几个文化人聚在一起闲聊,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将来人们在评价今天的时候,会说今天有什么?估计不少人读者和我一样,也想过这个问题,而王蒙的圈子,必定是文坛大佬级人物,他们闲聊这些问题,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当代的文坛也非常焦虑,焦虑没有给后世留下什么,或者说,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学现象,说不定他们并没有参与其中。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毕竟古代中国,无论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当时的文化大佬是参与其中的,如果今天最鼎盛的文化现象,大佬们没能参与其中,这毕竟不是好事情。


除去明清小说,唐诗宋词元曲,其实都是紧密地和音乐联系在一起,或者说诗,从诗经开始,都与音乐联系在一起,如果不是因为古代人们要在庙堂上听诗经的演唱,要在来客的时候听诗经演唱,要在喝酒的时候听诗经演唱,几乎生活中仪式感的一切,都有诗经演唱的参与,很难说诗经中的词句会如此完整地保存至今。

不可否认,经过历代文人内心价值的需要,诗词曲这些东西被刻意扭曲、拔高,某种意义上脱离低级趣味,脱离作为酒吧里的淫词艳曲,但也是这种一方面普通人需求,另一方面高级文人参与其中的两个极端的相互撕扯,艺术上有艺术上的代表作品,流行有流行上的作品,这样既有了根,也有了叶。这样的文化现象,不是高级都很难。

反观今天的歌曲,在和过去的唐诗宋词相比,自然在高级文人的参与上,很明显地差了一截,自然高级文人们内心是有忧虑的。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许许多多的方文山们,值得我们去尊敬的原因,不仅仅他们给了歌词创作上带来的美好享受,也是传承了一种文化基因,还有,这些好的歌词作品,也是我们时代的标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创: 至道学宫 至道学宫 一、诗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唱的 一提到中国文化,有相当多的人,都觉得唐诗宋词就是中国...
    至道学宫专栏阅读 626评论 0 4
  • 都一已婚,他牵了我的手,吓得我看了一夜窗外的车流………
    Scarlett001阅读 213评论 0 2
  • 一般情况下,在iOS中一般都会使用UIWebView或WKWebView(8.0+)来在app内打开网址,但也有一...
    Secrmo阅读 1,497评论 0 0
  • 今天去四川出差,现在已经登机了。
    你能坚持阅读 208评论 0 2
  • MVC(Model-View-Controller) MVP 各部分之间的通信, 都是双向的。 View 与 Mo...
    松子_484f阅读 4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