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两步骤深度思考,想出好的方案?

第一步,先要想出两个方案来。这两个方案可能互相对立,也可以是不同角度。

想出一个方案,是大多数人习惯采取的策略。一个方案的思路,就是一条道跑到黑。思路不够开阔,方案也不容易出彩。

但是稍微努力点,想出两个方案,跟一个方案比,不是简单的数字上的+1。

为什么是两个方案而不是八个呢?这就得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了。你想八个方案,会花费很多资源,包括时间、经历、金钱等等,每一个方案在短期内也不容易深入下去,质量不高。

两个方案,肯定要比一个方案烧脑。因为这是对你思考能力的考验。我们的大脑因进化过程的习惯,导致了懒于思考。那些勤于思考的人,都是反人性的。你会发现很多反人性的行为,往往都积极有益,比如饿了就吃,吃到饱算是人性,可是你要是吃个半饱就反人性了,但是半包却比吃饱更好更健康。

当我们绞尽脑汁想出了两个方案,我们已经调用了我们的大多数智慧。我们之所以要想出两个方案,是为了非常重要的下面步骤。

这时候,我们要进行第二步。第二步是:

在前面两个方案的基础上,想出第三个方案。

这第三个方案,并不是全新的方案,也不是第一个和第二个方案的拼凑。而是以第一个,第二个方案为基础进行的创新。没有前面的两个,就没有第三个。而前面如果只是一个方案,那就是简单的升级。

如果到了这一步,你的方案,基本上就可以鹤立鸡群了。因为你在用你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升级。想出两个方案已经不容易,你还要升级,而你升级的方法,又是有本之木,不是凭空捏造。你的思考模式是这样的:先用平行的方式,搞出两个方案,然后把这两个方案,升级成第三个。这种方法,要比直接想出三个方案更靠谱。因为你的第三个方案,是深入思考的结果,是在两个方案有机结合创新的结果。

我们以如何做读书笔记为例,来看看两步法的思考过程。

第一步:先想出两个记笔记的方案;

A方案:用日记本记录笔记;

B方案:在书上划重点,并写体会;

当我们重新考虑记笔记的目的,实现的功能,发现有些功能非常必要。

笔记的内容最好能够随时搜索调用;
笔记最好能够增减修改;

因此,在AB两个记笔记的基础上,将A升级为A1,将B升级为B1。

A1、用印象笔记记录读书笔记,实现随时修改、全文搜索功能;把手写升级为电子录入。

B1、用电子阅读器读书,划线,随时记录心得体会,把纸书升级为电子阅读;

我的电子阅读器选择的是kindle。kindle能够实现标注,划线,写笔记的功能,也能实现电脑、手机端、ipad端笔记同步。也能够实现搜索功能。

用印象笔记记录的是大段的感想,笔记。能够实现跨平台的搜索。

用kindle方法的局限性:

直接在kindle上记笔记,输入不方便,打字效率低,如果能在电脑上打字就好了。
在kindle上记笔记,搜索也不方便,必须打开看过的书,然后搜索才能搜到想要的内容。如果能够随便怎么搜都能搜到就方便了。

所以,B1方案再升级到B2,电子阅读器改用《多看》软件来标注,划线和记笔记。

B2方案的好处:

在电子书上标注的内容,划到线以及写的笔记,可以自动同步到印象笔记;
笔记可以实现任意文字的搜索功能。

实现B1到B2的升级,需要一款软件:

CALIBRE

用“calibre”软件,可以实现电子书格式的转换,从kindle格式转换到epub格式。epub格式,才能在多看阅读。

第二步、C方案。此方案是在A1B2方案基础上的全新方案。

C方案如下:

  1. 用印象笔记记录大块的笔记,感想,并纳入作者的网络资源链接。
  2. 用《多看》软件读书划线,并用ipd+蓝牙键盘,实现快速录入
  3. 用MAC电脑,使用苹果系统的spotlight实现任意文字词句的搜索功能。可以搜出印象笔记、多看阅读器等做的笔记内容,便于写文章的时候随时调用参考。

C方案,整合了所有关于阅读的书目的资源,包括:

作者网站

作者其他文章(改变习惯)

作者其他的课程及书籍

正在看的作者的书目的笔记(多看自动上传到印象笔记)

关于正在看的书的扩展感受

跟该书有关的,我写的文章的链接。

在mac电脑上实现soptlight搜索

用一个印象笔记页面整合上面所有内容,通过笔记内部链接实现所有资源的互联,随时调用。



总结一下:两步法来深入思考,建立一个好的方案等步骤:

先想出两个方案A、B;
在A、B基础上更新出一个C方案,C方案不是A,B的简单合并,而是创新结合。

本文的例子中,把A、B两个方案各自也进行了升级,在升级的基础上又搞出了C方案。

参考书目:《思考的要诀:松浦弥太郎的幸福工作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