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是元宵节。
下午去朔州市图书馆读书,进入馆内,坐定。翻看了近期的几本杂志,期间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工作人员不断地传达给读者一些馆内的规章制度。
突然想到之前在北京,要去国家图书馆,存包的过程中,被问道:观光还是阅读?我竟一时语塞,紧张之余慌忙答道:观光。
进去之后才知道,原来观光的话,6点半之前就要关门,阅读的话时间还可以后延。难怪是大城市,做事法则一样的蛮横和周到,当然这都是褒义的。
在朔州图书馆的二层,看书之余,偶尔会被声音吸引过去,看看各式各样的读者,我只能微微一笑,但是我的笑并不倾城。
回忆起来,朔州市图书馆刚刚落成时,市民对此基本毫无概念,若不是家中有人在此工作,恐怕我了解到的消息还得推迟一年。
还是有缘,初次见到图书馆,它静静地处在那,我的脑海中却蹦出一句话: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莫名其妙的与之产生一些关联,或许只是自己的臆想,全凭一人。
我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世界,一只眼睛读灵魂。
显然这种语调充满了酸涩,骨子里的情怀终究是会因为现实而大打折扣。
不过倒也奇怪,我去过几个图书馆,有高校的也有地方的,但是都没有朔州图书馆带给我的冲击大,或许是因为它处在故乡,又或者是它自身独具魅力,总之,它在我心中是一座避风港。
2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品鉴风雅,骋怀逸韵。这是我在朔州图书馆听到最文艺的表达了,虽然我不太懂什么意思,但是光看到这几个字就觉得书香气扑面而来。在杂志报纸阅览室看了几本杂志之后,我又随意的浏览了几个阅览室,来这看书的人不多,但相比之前已经好了很多。我漫无目的的游荡在每一排书架间,偶尔看到熟悉的书名,拿起来翻看一下,感觉十分惬意。
期间碰到一个孩子,跑着闹着就进了阅览室,工作人员立刻制止,我分明看到孩子脸上的委屈,但还是乖乖地走出去了。
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图书馆还不存在,元宵节的时候,大多还在村里,我们村里在元宵节当晚会放鞭炮和吃汤圆。
我还是喜欢姥姥家的元宵节,他们村的习俗是:每户人家都在门前垒一个小旺火,然后拿着插上筷子的馍馍去烤,据说吃了烤过的馍馍会给这一年带来好运。
这种遐想总是在见到某件事情之后,思绪翻飞,飘荡乾坤。我喜欢这样的遐想,也特享受这样的遐想。
看到小孩委屈的模样会想到自己的童年,看到老人蹒跚的步伐会期许未来的模样。
在游荡中,看到了一本书,情不自禁的伸手取下。口中念念有词,若这时旁边有人站着,定会觉得我行为古怪。
殊不知,我是默念书中的一节文字: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对待本职工作,应常怀敬畏之心……
这一段读下来,我开始惦念亮亮,我们因《之江新语》而相识,如今在千里之外的故乡还能看到这本书,自然会觉得妙不可言。
大家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确,若不能游遍天下,读书可以体悟各地风土人情。人生只有一次,读书却可以让你感受不同的人生。
3
朔州图书馆一楼的花园,我是第一次进去,有潺潺的流水声,也有勃勃生机的向上感,我在园中停留了片刻,呆呆的看着流水,放空一切,身心愉悦。
每个地方都应有它的理念,朔州图书馆就做得很成熟。我所看到的只是它的外在,通过外在感受内涵。
我来时,它悄然包裹着我;
我走时,已然神清气爽。
嫣然一笑:原来你也在这里。
这世上总有人在默默地关心着你,
相信自己,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