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日更NO.41
假期最后一天,去超市买牛奶。经过一个货架,孩子惊喜地说:“哇,这里有韩国火鸡面!”
我回头看了一眼,心想:“哎,你吃什么不好。”,但我没有支声。
她拿起火鸡面,翻看起来就像发现了宝一样。
这一幕我感觉她不是为了吃,决定先了解一下情况再说。我走到她的身边,她说:“妈妈,我想吃火鸡面。我同学某某某吃过,她说超级辣,我也想试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超级辣。”
我这才明白了,她是出于好奇,是想看看同学提到的这个面辣到什么程度。幸亏管住了嘴,没把脑子里的评判说出来。
我答应了买火鸡面。出了超市,孩子兴高采烈地念念碎:“好想知道辣到什么程度,有点怕怕的。我给爸爸留一包,等他回来吃。”
差不多到了11点,她一边泡面一边说:“不知道有多辣,万一辣得不能下口怎么办。”
我:“怎样做可以体现‘尝试’呢?”
她:“少放一点,尝一下再加一点?”
我:“这是个办法,”
她:“如果这样我怎么能知道火鸡面到底有多辣呢?”
我:“你的目的是尝试?挑战极限?还是什么?”
她:“我既想想看看自己能吃到多辣,还有一包辣酱拌下去有多辣。嗯,有办法了。”
我:“什么办法?”
她:“我们一起吃,我分几次加,加到我感觉很辣了,差不多到了自己的限度,再把酱倒进去全部搅拌,尝一点超级辣。如果最后受不了可以掉了,总不能吃坏肚子。”
我笑着说:“坑妈呀!好吧,和你一起试试。”
果然,随着酱料增多,辣到爆。她在剩半包料的时候,辣到一口气喝下一盒纯牛奶。整包下去,尝了一小口,辣到上串下跳,我也辣到冒汗,眼泪都差一点辣出来了。
等缓过来了一些,我们相视一笑。孩子说:“我终于知道自己能吃多辣的东西。以后出去吃饭不要说孩子不能吃辣或者微辣。”
我:“你莫非是告诉我们‘你长大了不是小孩子?’,让我们不要把你当小孩看?”
她说:“嗯。别把我当成小孩子看,我是少年!我长大了没你们想的那么Lwo!”
我:“你最近喜欢尝试和挑战各种独立、是想证明你长大了,没那么lwo 。好,我知道了,少年!”
从吃火鸡面这件事我看到、想到:
1、看到自己身边正悄然成长的孩子不再是我眼中的小孩。做父母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方法,与孩子同频才能顺畅沟通。
2、有时候孩子是出于好奇想了解真相、事实,不妨陪他们尝试、探索。陪同可以默默守护、防止出状况,还能增进亲子感情。
3、 面对9-12岁青春前期的孩子,管住嘴、少唠叨、多观察。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知道他们的需求。
4、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自我能力的探索,比之前更渴望被理解、尊重、想获得更多自主权。父母需要减少担心、控制,多沟通商量。
5、从埃里克森人格八阶段看,9-12是儿童自我成长的决定性阶段。他们努力追求成功同时又惧怕失败。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这个如果不能发展勤奋感,孩子们会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缺乏信心,从而产生自卑感。当他们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他们就会获得“能力”的品质。
6、我们多肯定、鼓励、强化孩子的努力,帮助他们发展勤奋感,使其进一步对学习发生兴趣、培养更多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
反之,如果孩子的努力得不到关心,并受到责骂、嘲笑和反对,孩子产生自卑感和丧失信心,则在人格中形成“无能感”。
7、广义地看孩子的努力,而不局限于学习努力。通常父母认为在学习上下功夫是努力,孩子认为的努力更广泛一些。比如:尝试一项运动、一项新技能、结交一个新朋友、做自己不敢做的事等等都是孩子在做探索和努力。这些需要我们去看见。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做真实的父母,与你分享所学,以孩子为镜,一起在生活中实修。(微信号:twofish_zh0309,添加备注: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