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中,我们总在与事、与人的深度互动中,在处理事和协调人之间,我们是选择管好事情忽视人际,还是我们重视人际轻慢事情,又或者我们可以高效做事,同时与他人协同合作呢?
你和知名公司高级管理的差距,不仅仅是能力,还有对待人、事的态度。
晋升为知名公司管理层的第三个月的Anna,深刻地体会到处理事与协调人二者协同合作而发挥的巨大效用。
这三个月中,职场的低劣和高光部分如一出出大戏此起彼伏地在Anna眼前上演:挖墙脚、团队内哄、弄虚作假,员工和解,慢慢稳定,协同合作...Anna的心情由一开始的不解、伤痛,过渡到愤怒、不甘,再到现在的积极、自信,这一路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实践。

一、以人为本
销售出身的Anna习惯了自我管理,习惯了高效运转的思维和行动,理所应当地认为,他人也可以在自己的影响下高效运转,然而实践中,Anna发现此类想法不切实际,人人各有特色多姿多彩,希望他人同样高效并不现实。
于是Anna思考起管事和管人的差异起来。
在日常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对事不对人,表面看起来的确是很好的办法,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处理问题后,同样的问题会被克隆到其他事情中,是什么制造了问题中的高度相似性,真正答案是人!Anna想起《人本教练》中的理论:
在市场竞争不大的环境中,变化在缓慢进行,管理只需要运用权威,协调人变得容易起来,更多的是高指令、高执行。但是,随着时代变更,竞争增加,新生事物雨后春笋般涌现,权威给出的方法不一定适应实时变化,当权威失效后,人们会怀疑权威的作用,就会出现人浮于事,表面应承,实际不执行。
此时,如何最大程度地看到人、挖掘人、绽放人是协同合作的关键。因为人最大的动力不是外部的推动而是内在的驱动, 外部的强压短期内可以起到强效果,但是持续性弱、创新性低,尤其在外在环境变动大,且权威失效之后,人们很难再施展自我,人们会有束缚感,会有捆绑感。
过度的权威,一再的高压,可以收获快速的绩效,却也永久的失去人心。
而更好的处理方法是:以人为本,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转变。
在管人的时候问问自己,是否坚定了要管人的信念?如果是,就接受一切重新开始的笨拙,接受一切的推倒重来的缓慢,接受静心等待,接受静待花开,时间会给我们最合适的答案 。

二、双赢思维
从管理学看,最经济最有效的管理形式是自我管理,在遇到令人难熬的职场争斗时,Anna的转念是,管理好人的核心是:我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莫向外求,内求诸己。所谓“向内归因”思维。
有一句话彻彻底底滴转变了Anna的职场成长思维:
在你成为领导之前,成功只与自己的成长有关。
在你成为领导之后,成功都同别人的成长有关。
让别人成功不是让别人达到类似自己的成功,而是自然的产生271,让1淘汰,让7稳定,让2发光。让1去自己适合的领域,在适合的领域大放异彩。
在团队管理的开始时,可按照以下步骤梳理信息:
第一步:先评估自己团队目前所处的阶段
第二步:确定团队要实现的目标(SMART法则)
第三步:做好目标管理及目标分解(OKR)
第四步:分解到每月、每周、每天的具体目标
第五步:行为落地,协同检查
第六步:月度复盘提交改正计划
第七步:梳理271,不同类别做不同管理动作。降低要求,稳扎稳打、从胜利走向胜利。
第八步:形成基本团队模型,有进人有淘汰有晋升有降级。
日常:及时激励(物质和精神),随时借力。

三、登高俯瞰:
自我成长路上的我们,习惯了一路奔跑,当真的有机会登高俯瞰的时候,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从事管理,可以令我们站在更高的格局观望自己和团队,虽说职场不是家,但我们职场是我们花时间最多待着的地方,忍不住感叹:家和万事兴。心情愉悦地相处相容,会越来越好,会欣欣向荣。
祝愿职场的人们在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因为这些困难只会加速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