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蛋宝宝

  蛋是孩子成长之初最先接触的食物,蛋富含蛋白质,所以,孩子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品尝到用它制作的各种美食。比如蛋羹、蛋糊、蛋饼等,还有孩子们最爱的蛋糕。并且,幼儿园每天的早餐中都会出现蛋的身影,这就激发了孩子们探索蛋的强烈兴趣,因此一场关于蛋宝宝的探索便开始了… 蛋宝宝的秘密,蛋宝宝是什么样的?怎么来区分蛋宝宝以及蛋宝宝是如何来孵化小鸡的?

(一)关于蛋宝宝的小问号

      为了给孩子们更多探索的机会,我们鼓励家长带着孩子去超市、商店、菜市场、农场等寻找“蛋”宝宝。刘一诺:这是在我奶奶农场里找到的鸡蛋。刘兰心:这是我跟妈妈在阿姨家找到的鸡蛋。袁来:我跟妈妈去菜市场,也看到有鸡蛋。

(二)初识蛋宝宝

      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蛋想探究的蛋带到了小六班,于是我们的探蛋之旅就开始啦~让孩子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感受、认识“蛋”,了解其基本特征。首先,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了鸡蛋外形特征,知道不同动物生的蛋不同,并能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感知蛋的大小、颜色的不同。鸡蛋有大有小,鸵鸟蛋是大大的,鸡蛋是椭圆形的,鹌鹑蛋是小小的,上面还有小斑点,鹅蛋是青色的,松花蛋也是青色的,孩子们对于经常见过的并不陌生,但是对于鹅蛋和松花蛋,孩子们有时总会分辨错误,它们两个的颜色很像,但是最大的区别,松花蛋上有点点,鹅蛋是光滑的。除了了解蛋宝宝的外形特征对蛋宝宝的构造进行了研究,蛋由蛋壳、蛋白、蛋黄组成,通过层层研究,孩子们知道生鸡蛋的蛋黄是圆圆的,黄黄的,蛋白开水一样。

(三)区分生鸡蛋熟鸡蛋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吴光齐说:敲一敲就知道了不敲破蛋,摇一摇摇起来,这个有声音哦。袁来:可以用手电筒照一照我们能分辨出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将鸡蛋剥开,一探究竟。原来熟鸡蛋是摇不动的,生鸡蛋照着会发光的。

(四)蛋壳变软小实验

      吃完早饭的一天,袁来跑来问我,老师你知道蛋壳会变软吗,我说不知道呢,袁来说真的会变软,我在家里都试过了,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话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我们上网搜集一下资料,什么东西可以让蛋壳变软呢,通过调查知道可以用水、醋、可乐,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就展开了蛋壳变软小实验,首先准备了三个一样大小的纸杯,把每个纸杯里分别倒入水,可乐,白醋,倒入水的鸡蛋没有任何变化,倒入白醋的鸡蛋出现了很多小气泡,倒入可乐的鸡蛋出现了大气泡。经过一周的观察,孩子们发现,清水的鸡蛋没有变化蛋壳也没有变软,可乐的鸡蛋变成咖啡色但是蛋壳没有变软,而加入白醋的鸡蛋不仅鸡蛋变大了而且蛋壳也变软了。袁来说:老师这个蛋变得QQ弹弹像一个气球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是蛋壳和白醋发生了,酸碱反应醋含有醋酸,蛋壳含有碳酸钙,蛋壳中的碳酸钙与醋中的醋酸反应,这种反应溶解了蛋壳,但使内膜完好无损,形成了一个裸蛋。

(五)护蛋行动

    小朋友们和蛋宝宝越来越熟悉,不仅认识蛋的结构,还萌发出想当蛋爸爸、蛋妈妈的想法。于是我们开始了第一次护蛋行动,一大早孩子们将蛋宝宝捧在手心里,挂在脖子上等等,高高兴兴入园啦!孩子们在一天的生活中一直将蛋宝宝带在身边,和蛋宝宝一起上课、游戏、进餐、午休等...孩子们像大人照顾小孩一样小心的呵护“蛋宝宝”,一刻也不离开,想方设法完成“护蛋”任务。即使格外小心,但是总会有一些因为小失误,没能保护好蛋宝宝,但是孩子们很勇敢,说没关系,正好可以观察一下蛋宝宝了,还不时安慰自己,下次一定要小心。第一次护蛋结束后,我们统计了一下,最后还有五个小朋友的蛋宝宝是完好的,于是请这五名小朋友进行了分享,是什么方法让蛋宝宝完好无损,经过讨论,孩子们发现需要一个安全装置,因为蛋壳太脆弱,一碰就容易碎,刘一诺说:我要设计一个小包,里面放上棉花,让蛋宝宝在里面。刘兰心说:我设计一个小桶,里面放上卫生纸,把蛋宝宝包裹在里面。我们的第二次护蛋行动就开始了,这一大早,每个孩子的护蛋装置真是五花八门,有的放在塑料盒子里,有的背在自己的小包包里,有的用水果网包裹起来……经过第二次的护蛋,只有两个小朋友的蛋是破碎的,其他小朋友的蛋依然完好,通过护蛋行动,孩子们知道了护蛋的不容易,知道爸爸妈妈照顾自己的辛苦。




      未完待续……

      教师反思:在活动过程中让孩子们自发、自主的去探索。孩子的兴趣需求更多的就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小发现、小意外、小惊喜和小乐趣,作为老师我们要静静地观察,尊重孩子,追随孩子的脚步,更好的记录孩子的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