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梳理一下强缓存和协商缓存


图片来自网络


一、缓存(cache)是用来干什么的?

         主要是通过减少对服务器的访问,加快页面的加载速度,提升用户体验。

         满足一定条件下,客户端就不需要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而是直接在本地缓存中读取资源,这大大加快了获取资源的速度,也减小了服务器的压力。

         在第一次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资源时,服务器就会在 Response Headers 里对缓存进行配置。如 cache-control: max-age=? public  no-store ...




二、强缓存?  

浏览器不会向服务器发送任何请求,而是直接在本地缓存中读取资源,并返回状态码200

强缓存的header参数

1.Expires:过期时间,如果设置了时间,则浏览器会在设置的时间内直接读取缓存,不再请求

2.Cache-control: 当cache-control里的 max-age=300(s),则意味着在这个请求后的五分钟之内再次加载相同资源,会直接命中强缓存; cache-control还有一些其他字段,在这里只简单介绍了max-age

图片来自网络




三、协商缓存?

上面说的强缓存简单来说就是给缓存资源设置一个过期时间,浏览器每次想要请求资源时都会判断一下这个资源是否过期,只在过期的时候才去向服务器请求资源。

如果浏览器在某次请求资源的时候发现本地缓存的资源过期了,这时候就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并设置协商缓存

因此,协商缓存是需要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服务器会根据 request header 里面的一些参数来判断是否命中协商缓存:如果命中,则返回 304 状态码,并且在 response header中携带新的参数,通知浏览器从缓存中读取资源;如果没有命中则返回 200 状态码,并且服务器会返回新的缓存资源给浏览器


协商缓存的header参数:

Etag / If-None-Match(每个资源的唯一标识字符串) :

1.Etag:(由服务器返回)用来帮助服务器控制浏览器端的缓存验证,如果文件被更改了 If-None-Match 就变了

2.If-None-Match: 当资源过期后,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并在 header 中带上 If-None-Match (值为Etag的值),服务器收到后判断该值与最初返回给浏览器的Etag值比对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 变了 则说明文件被更改了,则返回新的资源和状态码200;没变 则返回状态码304通知浏览器从缓存中读取资源


Last-Modified / If-Modified-Since:

1.Last-Modified : (由服务器返回)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的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2.If-Modified-Since:  在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会携带 If-Modified-Since(值为Last-Modified的值)。服务器再次收到资源请求时,根据浏览器传过来If-Modified-Since资源在服务器上的最后修改时间判断资源是否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则返回304 Not Modified,但是不会返回资源内容;如果有变化,就正常返回资源内容。当服务器返回304 Not Modified的响应时,response header中不会再添加Last-Modified的header,因为既然资源没有变化,那么Last-Modified也就不会改变,这是服务器返回304时的response header


你可能会思考,有了 Last-Modified ,为啥还需要 Etag?

1.一些文件也许会周期性的更改,但是他的内容并不改变(仅仅改变的修改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并不希望客户端认为这个文件被修改了,而重新GET;

2.某些文件修改非常频繁,比如在秒以下的时间内进行修改,(比方说1s内修改了N次),If-Modified-Since能检查到的粒度是s级的,这种修改无法判断(或者说UNIX记录MTIME只能精确到秒);

3.某些服务器不能精确的得到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