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忽然想去看《菊次郎的夏天》?应该是因为常听到久石让的“summer”,而好奇电影该是怎样的舒缓又活跃才能配得上如此灵动的曲子。
我尝试着,点开电影。
一直以来,我对美好的事物满怀期待的同时,又心存不忍。不忍将美好尽收眼底之后,只留下凭空想象与暗自神伤。即便世间美好如此繁多,可我的眼界却只有这么大点。
影片开头如一系列文艺电影一样,并没有太过引人注目的地方。甚至整片看下来,也不过是在表现一位中年流氓大叔,他荒诞而任性的行为,以及在拯救与被拯救的旅行当中表现出的坚硬的温柔、蛮横的善良。
这在如今这个到处大事宣扬情怀的世界中,倒是略显渺小了。而感觉却是超乎想象的,一点一点蚕食着原本就躲在暗处的,满目疮痍的心灵。
随着剧情的发展,不自觉的去好奇这位荒唐的大叔,该如何续写他的旅行了。
其实能够吸引我的,并不是这部影片的故事,而是整部电影的感情基调,以及分镜头的辗转腾挪。舒缓、忧郁、天真、童趣,便将一切不合逻辑,都变得自然而然。无数个长镜头的切换,也在一点点抚平内心的创伤。即便在整个治愈的过程中,我完全不明白自己曾经的伤感,和这电影有什么关系。可忧郁的气氛,却总能如此轻而易举的产生共鸣。
在影片结尾时,正男问他:先生,你叫什么名字?他看似不耐烦的骂道:菊次郎,妈的,滚吧。正男便欢快的逃掉了。看上去害怕、紧张又兴奋。菊次郎望着正男逃走的身影呆呆伫立,似乎还有很多话想说,似乎才有眼泪未尽。而音乐也恰到好处的停止,如此才觉得“summer”与这个夏天更配。
弹幕上很多人说没有看懂这个故事。我倒觉得看不看懂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跟着情绪感受,所有美好、平静便悄无声息的将你包裹其中。
在年纪越长,也经历过越来越多的人事之后,却很难找到触及柔软心灵后,眼眶红润的感觉了。只记得上一次哭,是在奶奶去世之后。而在之后的几年中,也经历过情绪的大起大落,有离别、有无奈,身体上,感情上也都曾遭受过难以忍受的伤痛,甚至至今无法愈合。可每当夜深人静,想拼命挤出几滴眼泪时,总有莫名的抵触感,就算再如何提起当时是已经尽到伤心极处的落寞忧愁,而眼泪依旧不争气的,一滴也流不下。哭,好像成为了一件艰难的事,比克服生活中的苦难更难。
有人说这是坚强,是成长。而成长的代价,便是将以往纯粹的宣泄方式,变得复杂、隐匿,就连躲在阴暗角落也放不开内心去喧闹。这种最初由极力强迫变成最后习惯的克制,却在其他人眼中是那么爷们儿。当然,这么多年来,我也这么去做了。因此内心真的就变得越来越坚强了,也越来越难以有人触碰到真实的自己了。
曾经的自由洒脱、恭俭纯良都藏在坚硬的果壳之中,连自己也难以触碰。便在寻找可以感动的曲调、影像,和偶尔传出的回忆杀,才能使自己安静的感受过去及此刻的时光匆匆如梭,不再少年。
在看过《菊次郎的夏天》之后,也在到处寻找短片,希望能找到个感动的瞬间,借此契机安安静静的哭出声来。可最后还是失败了。只能跟着欢快的曲调抿嘴微笑,而越笑,心中忧郁的情愫越浓。
不知不觉,外面已经下起了雨,雨势渐大。我打开窗呼吸着暂时被压抑的闷热空气,夜色浓重陈厚,而看不见的繁星点点,其实就躲在这幕帘之后。
Summer的旋律还在继续,我专注的望着仍旧喧嚣的夜景,竟然流下几滴眼泪。我没有用手擦拭,感受这泪滴划过面颊似痒非痒的奇妙触感。其实感动很简单,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