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人科学子三下乡:青春筑梦红色乡途,实践传承时代精神

2025年7月11日,创新创业学院“寻心中益,乡约石柱”挺膺担当实践团赴重庆石柱中益乡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脱贫史诗,传奋斗薪火:

实践团首站走进中益乡脱贫攻坚历史陈列馆。成员们认真参观馆内陈列的新旧对比照片、承载岁月记忆的老物件及影像资料,细致探寻中益乡从深度贫困到全面小康的蝶变轨迹。在“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展区,锈迹斑斑的钢钎与铁锤静静陈列,这些工具见证了他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8公里“天路”的壮举;墙上的奖章则镌刻着他发展特色产业、助力村民脱贫的传奇。成员们不时驻足交流,深深感慨这份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精神正是青年应当传承的宝贵财富,更坚定了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的决心。

图为实践团参观脱贫攻坚历史陈列馆 周庆莹 供图

溯航天之源,扬报国情怀:

实践团走进中益乡两弹一星精神教育基地,开启一场追寻航天精神根源的旅程。展厅内,泛黄的科研手稿、陈旧的实验设备以及珍贵的影像资料,无声诉说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峥嵘岁月。团员们沿着“两弹一星”发展历程的主题展区有序参观,深入了解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探索。钱学森等科学家以身许国的事迹引发热烈讨论,而郭永怀院士在飞机失事时用身体护住重要资料的影像,更让在场成员深受触动、热泪盈眶。基地复原的科研人员当年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让大家直观感受到前辈们攻坚克难的坚韧意志;新时代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则展现出两弹一星精神在当代的延续与升华。成员们纷纷表示,要以先辈为榜样,赓续红色血脉,将报国情怀融入青春奋斗之中。 

图为实践团参观两弹一星精神教育基地周庆莹 供图
图为实践团于两弹一星精神教育基地合影 周庆莹 供图

循领袖足迹,悟小院初心:

实践团来到初心小院,这里曾留下习近平总书记与乡亲们促膝长谈的温暖足迹。团队成员仔细观看院内陈列的珍贵照片和资料,在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中,深切体会总书记对乡村发展的殷切关怀与对民生福祉的深情牵挂,系统了解中益乡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发展的历程。随后,大家拜访了拥有51年党龄的马培清婆婆,围坐在一起倾听她讲述总书记考察时的温暖场景。婆婆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党的感激与对幸福生活的珍视。成员们认真倾听,不时关切询问婆婆的生活近况,小院里欢声笑语不断,传递着浓浓的鱼水情谊与代代相传的红色初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马培清婆婆交谈 周庆莹 供图
图为实践团于初心小院合影 周庆莹 供图

此次中益乡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成员在红色沃土中接受了深刻的精神洗礼,在实践实干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接下来,团队成员将把实践中感悟到的脱贫攻坚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领袖关怀的温暖力量,转化为青春奋斗的动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作为。

                                                                                                                                                                                  供稿人:易丽

                                                                                                                                                                                  图片:周庆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