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批专业而活泼、严谨而快乐的“网红”教师团队,因为每一节课都是全国直播、实时互动所以通常40分钟的直播课整个团队要备课磨课一个礼拜,因为每次直播都有近千个班级同步听课、分布于全国各地所以老师们都要“想着法儿”让孩子们在“玩儿中学”,因为每一位老师的倾力付出、倾心授课,他们让快乐住进乡村孩子们心里。
16位“快乐音乐”授课教师、12位“快乐书法”授课教师、14位“快乐手工”授课教师构成了本学期三门峡教育“快乐”系列直播课的强大阵容。一个学年以来,由三门峡市教育局策划的“快乐”系列直播课促进全国乡村教育持续受益,这是首个由教育局官方组织市级名师资源、基于“互联网+”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全国乡村学校同步听课的实践案例,意义深远。
“乡村的孩子离质朴最近,因为他们眼里装满了蓝天、白云、绿草、还有那些爱不释手的黄土;乡村孩子离真诚最近,因为炊烟升起的农庄、一望无垠的田野,都是大自然造就的美丽画卷;乡村的孩子离美最近,因为他们接触的事物本身就简单,简单就是美的极致!”2017年8月20日,许英老师以《美丽乡村课堂,我们来啦!》这篇美篇,拉开了三门峡教育“快乐”系列课程的序幕。
上周随着陕州区陕州小学李海江老师在《王字旁、木字旁》“快乐手工”课程的“全国各地的同学们下学期见”,由三门峡市教育局支持与策划的“快乐”系列课程正式走过了一整个学年,由三门峡市教育局体卫站组织市级优秀的手工、书法、音乐名师,为全国乡村学校开设“快乐手工”、“快乐书法”、“快乐音乐”系列直播课程,迄今恰好80节,以专业的、持续的、公益的的双师教学模式开辟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网络扶智的行动路径,助力乡村教育的优质均衡,让快乐住进乡村孩子们心里!
“互联网+”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美术教育高位均衡
2017年2月21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关于开展网络课程建设 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有关问题的通知》,表达了河南省将搞好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建设,大力开展“名校网络课堂”应用的规划。由乡镇中心小学通过网络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师生进行远程授课,实现“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用“互联网+”理念放大区域特色优质教育资源,链接跨界的力量,激活教育内在发展的驱动力,促进区域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2017年9月,三门峡教育“快乐手工”正式加入沪江互+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这是首个由市级教育局组织名师资源、辐射全国村小教学点的系列直播课程;经过一门课程一个学期的成功探索后,“快乐书法”、“快乐音乐”在2018年3月正式与全国乡村课堂见面。互联网教育“低门槛”入口的背后却是更多不为人知的“高门槛”,每一节40分钟的直播课,背后往往是教研团队长组织教师达一周每天的备课磨课,从课件制作到授课演示,每一个细节的周到与否都关系到全国各地孩子们是否在这节课上能有收获。三门峡教育做到了群策群力、追求极致,每节课都是团队的力量。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依据‘厚基础、长人文、展个性’的课程理念,经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了合理整合,适当拓展,大胆创新着力打造一个全市联动的“1+x”课程体系。”。基于乡镇小学与教学点囿于师资缺乏、资源不足的问题,开齐、开足、开好核心素养课程在广大乡村学校实施起来的难度依然很大,利用互联网双师教学模式,三门峡市教育局在全市小学阶段整体推进“快乐”系列网络课堂,“应用驱动,提升美术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网研平台,实现优质美术资源汇聚共享”。三门峡市教育局副调研员常黎明概括此项实践的意义:“三门峡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门峡市以“互联网+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美术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获得2017河南省基教信息化应用示范案例 “区域典型案例”:
河南省三门峡市教育局历来一直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和教科研工作,近年来围绕“三通两平台”工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多方参与机制,不断改革创新,尤其是针对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在信息技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方面充分借力企业、社会、专家等外部资源,同时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音体美小学科由于师资不足而长期无法开课的问题。
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开齐课,开好课”的改革实践中,三门峡市教育局充分调动了教研员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美术教研员来带动、整合全市最优秀的美术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共享区域优质资源,组建网络直播团队,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提供“快乐手工”等网络课程,该课程在设置上充分考虑到乡村学校没有专业师资、学生基础薄弱,故而以学生材料简单易选、操作简便易学、寓教于乐、动手动脑的手工课程为美育的突破口,受到农村学校的欢迎。三门峡市教育局美术教研团队作为一线“草根”,他们的“快乐手工”网络课程团队通过“名校辐射”、“骨干引领”、“联片带动” “网络展评”、“网络分享”和“课题实验”六种模态,形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新常态,线下受益学校不仅有三门峡市的乡村学校,还有全国10个省份的3000多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及师生赞誉,该课程还入选沪江企业公益平台“美丽乡村学校公益课堂”,不但在全省,在国内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学校高位均衡发展的优势和作用。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处
三门峡市以信息技术引领区域教育转型升级
在借助区域网络教研和“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实现基本优质资源覆盖后,每周一、周二、周三上午分别开设快乐手工、快乐书法、快乐音乐系列直播课程,每天有来自河南、甘肃、四川、江西等全国各地近千个村小班级的孩子在线参与、在镜头前分享他们的作品和快乐,远在重庆彭水郁山镇大坝村小李大开校长在每节课后都会将孩子们在“快乐手工”制作的作品在教室里展览,他说“虽然相隔千万里,却开启了孩子们的梦想之旅”。
河南省教育厅以“三门峡市以信息技术引领区域教育转型升级”展示三门峡市以信息技术引领区域教育转型升级,在全省走出一条市域教育信息化特色发展之路——
一是坚持以平台建设为基础,持续加大投入。
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主要抓手,全市中小学多媒体“班班通”普及面达到92.2%,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99.7%,均位居全省前三位,为教育现代化的转型升级筑牢坚实的基础。
二是坚持以教学应用为导向,持续增强能效。
以应用驱动课堂教学创新,以课题引领教师信息能力提升,以赛事助力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以培训促进应用效能,以评价提升应用水平,基本实现了从展示性应用到日常性教学应用的转变,基本达到了“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实践效果。
三是坚持以开放共享为理念,持续增强活力。
在加强和互联网教育公司合作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形成以网络教研、专递课堂、在线教学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准扶智路径。截至目前,全市600余个覆盖了多个学科网络直播课堂的教学群,讲授直播课程8000余节,参与直播上课的学生超过60万人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在三门峡市“互联网+教育”现场会上说,“通过实地观摩,看到了互联网教学给山区学生带来的巨大变化,看到了贫困地区教学点的希望,同时也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希望媒体把三门峡的先进经验宣传出去,让更多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能够享受‘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机遇。同时,要在新时期探索新理念,深入研究实施‘互联网+教育’,引进更高级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让更多山区学生体验公平、高质量的教学,轻松快乐学习,让三门峡的先进经验成为全国的标杆。”
网络强国新时代:网络教育织成“共享圈”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网络教育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党和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助推网络教育更好地发挥共享教育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实现终身学习的作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中国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有近12.7万所,占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44.7%,不足10人的乡村校点达3.39万个。生源不足、师资匮乏、办学条件差、升学率低是小规模学校普遍面临的困境。而网络教育,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在许多地区,发展网络教育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央网信办“中国网信网”在《网络强国新时代 网络教育织成“共享圈”》一文中以三门峡市网络扶智、教育扶贫的成功案例诠释这个路径。
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马耳岩小学距县城150多里,曾经是全县教育最落后的学校之一。而今,该校的学生们能够享受到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的课程资源,甚至参与深圳南科大实验二小国家级课程统整项目实验。这离不开近年来该县网络教育的发展。卢氏县的199个教学点已实现网络课程资源全覆盖。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连在一起就是一个简易的直播平台,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做直播、收看课程讲解。
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坚持“扶贫必扶智”,引导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通过信息化实现结对帮扶,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开展联校网教、数字学校建设与应用,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从火种到火焰,从星星之火到星火燎原,三门峡教育正在中原大地实现着“互联网+区域教育”新突破,并在更广阔的空间发挥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感谢三门峡教育,让快乐住进乡村孩子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