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了两周的演讲比赛顺利完成了。这两周的成就感远远超过上课。
语文课的选文有时候真的对普通高中的孩子们不够友好。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生长在多子女家庭,家长忙于生计,家里书架上大半是旧课本和学习资料。可我却试图让他们了解意识流,而部编版教材更是试图让他们去研究《乡土中国》!为什么编教材的专家们不考虑每个单元目标定制好后,分层选文呢?对老师讲课的要求是生动有趣,对选文的要求是严肃专业,这难道不矛盾吗?
教书多年,每届都有平凡的学生考上平凡的院校。而大部分学生会上三本和专科,就成绩而言很难有什么成就感。可这些孩子也有对生活的热爱,也不愿年轻时就甘愿平凡,可高考不相信平庸的天赋,高考赞赏天才,也簇拥那些为了改变贫穷的“考试的机器”。我的孩子们却不属于二者。可他们真的很努力的在发光!那个英语只能考30分的大个子在演讲前三易其稿,谈起科比和篮球热情澎湃;还有一个爱笑的女孩,语文很好,在台上收放自如,可却学不会数学;还有那个被激素类药物催肥的小胖子,他努力到与周围格格不入!在我眼中,台上的他们自带光芒,那是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憧憬,对伟大的期盼!可高考像个黑洞,连光也能吞噬!
我们的通识教育一再的撕开他们的伤口,告诉他们这一科不行,你就是loser!失去了自信的少年还怎么去伟大呢!演讲比赛胜负已定,可高考却决定他们的一生。在演讲比赛上刚刚散发的光,在一本本题集中立刻会黯淡。
我想成为一个容器,能盛载光芒的容器。在孩子们发光时收集;在他们黯淡时回馈。今天,我因他们散发的光芒而成就感十足!他们的光也许照不亮高考之路的阴影,可我想让他们知道:你们是我平凡生活最亮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