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讲述两位不同的母亲,忘我无私的母爱。一位因怕拖累孩子不愿截肢重病年轻离世;一位送出亲子守着养子长寿终老。是怎样的情怀,让两位母亲如此的忘我。从多次的讲述到此次的记录,已让我从少年时首次听说的惊奇不解,渐到中年时懵懂的理解……但我心依然沉重……
一 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生年不详,大约卒于一九五O年。由于奶奶过早的离世,以及父亲的年幼(三虚岁),而又是不知怎样的原因,爷爷几乎从不提及奶奶,所以家人都不知道奶奶的年岁,这也是父亲现在最为遗憾的事情。父亲曾想给爷爷奶奶立碑纪念,但由于不知奶奶的生年,只有作罢。亲戚中的老人都已故去,父亲多次谈及,哪怕爷爷或舅爷爷(奶奶的弟弟)在世时,问个奶奶的属相,也能大概推算推算奶奶的生年。
爷爷从不提起奶奶,但他在奶奶的坟头放了一块桃样石头,每年清明领着幼小的父亲去上坟,年年如此。见到那特殊的石头,父亲便知道是奶奶的坟头。孙辈的我们从小也知道,奶奶的坟头有个石头桃子。找坟头先找石头,找到了石头,也就找到了奶奶的坟头。2014年十月初一,离家多年后再次来到爷爷奶奶的墓地祭奠,找到地方,却不见那陪伴了奶奶六十多年的石头。问及父亲,父亲指指不远处本家爷爷的坟头,说本家叔叔抱走了。生气的我们立刻就要再搬回来,但父亲摇着头制止,说不用了,都是一家人。也许真的不需要了,有了爷爷的陪伴,奶奶再也不用守着那桃样的石头了……而我们也早已熟记了爷爷奶奶的坟头。只是本家叔叔不明白那块石头在我们心中的意义,只看到了石头形状的特殊,而不解其中的意义。甚至是作为后人的我们,也都不能真正理解年轻时的爷爷,当初是怀着怎样的心境寻下那桃样的石头;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年复一年清明牵着幼小的父亲去给奶奶扫墓,而日常的生活中却又几乎从不提及奶奶……
爷爷几乎从不提起奶奶, 唯一的一次提及是说大伯(爷爷奶奶抱养的孩子)小时候掉进水缸,奶奶听到声响,搬倒了偌大的水缸,水流了一地(四合院的二楼,砖铺在木质的地板底层上),大伯及时得救了。
爷爷奶奶婚后生了好几个孩子,但源于当时一些原因,都夭折了。1941年,已经三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决定抱养一个孩子。当爷爷奶奶来到陈家抱孩子时 ,清贫多子的陈家非要送给爷爷一对姐弟两个孩子,说姐姐去了就可以给看弟弟。爷爷坦言家中一个孩子尚可养活,养两个可能就会饿死。最后抱养了弟弟,也就是我的大伯(成年时因家中贫困远走他乡成家立业,爷爷过世后,每年清明都回来上坟,说爷爷独自养大两个初中生不容易,直至去年过世,仍希望能埋在爷爷脚下,他活着时已在爷爷墓地旁修好了自己的空坟和年少因煤烟故去的两子之墓)。
奶奶因前臂长久溃烂,伤口不愈合(听妈妈说有位邻居奶奶是双腿溃烂,我曾怀疑是日军侵华细菌战的影响,有待考证),又不愿锯掉胳膊而病重离世。小时候的我听到此事一直不能明白,少了胳膊,好好活着看着孩子长大不好吗?为啥不愿锯胳膊呢?讲述的人都说奶奶怕没有胳膊成为废人拖累自己的两个孩子(奶奶在抱养我大伯七年后生下了我的父亲),所以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成为孩子的负担。唯在离世前托付前来看望的邻居,“我家人(指我爷爷)脾气不好,生气要打我两个孩子时,你们帮我护着些。”脱下腕上的银镯,交代爷爷打成两对镯子待孩子成家之时,一人一对( 打成的两对镯子一直藏于老屋北楼的梁上,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排队卖了十三块钱买了两个蚊帐,对此父亲的解释是怕孩子被蚊子咬)。
听别人讲述是一回事,自己讲述也是一回事,但当我写下这些时,感觉却是不一样的心情,多次落泪哽咽。泪光中,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爷爷是怀着怎样的心碎,放下那桃样的石头……又是怀着怎样的心伤,在每年的清明牵着幼子去扫墓……而我病重的奶奶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托付邻居帮忙护护自己的孩子……不说不提是爷爷,一切尽在那桃样的石头之中,个中滋味,有谁解?惟愿天堂里的爷爷奶奶安乐相伴。有了爷爷的陪伴,已不再需要那桃样的石头,冥冥之中也许都是最好的安排 ……那是一块桃样的石头吗?不,不是,那是爷爷一颗隐忍、坚强,陪伴、伤心破碎的心……不需要了,真的不需要了,随着爷爷奶奶的合葬,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二 姥姥的邻居---东屋姥姥
小时候,听到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回去讲给妈妈听,妈妈说:“这是真事,你知道是说谁吗?”我摇摇头答不知道,妈妈接着说是你东屋姥姥。我听后甚感惊奇:“东屋姥姥?那东屋舅舅不是亲生的?他们一家人那么亲,不是亲的?”在我满是惊奇的疑问中,妈妈给我讲了起来。
东屋姥姥最初抱养了东屋舅舅,然后又陆续生下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后来东屋姥爷英年早逝,东屋姥姥独自一人养大了三个孩子。当孩子们到了成家立业之时,东屋姥姥给东屋舅舅娶亲成家,然后将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分别入赘别家做了上门女婿。其中一子就入赘邻居,与她比邻而居,同住一个四合院中(东屋舅舅作为大哥在弟弟婚后又节衣缩食买下院中的两间房子送给了同院的兄弟)。要不是妈妈讲起,我们小辈真的不知道这些,还以为只是邻居而已。东屋姥姥对家里的孙子是真的特亲,而对同院中的孙子还是稍有不同,至少我们是没有看出哪个是真的祖孙。他们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外面讲故事的人,都言老太太心肠硬,把自己亲生的孩子都送出了门,而把抱养的孩子留在了身边。没有谁能真正理解老太太的做法,也没有谁明白老太太当初是经过了怎样艰难的抉择。相信天下母亲无不爱子,如果条件允许,老太太会把自己的孩子都留在身边。但现实的条件让老太太做出了选择,既然选择了,就坚定地守护,而老太太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选择,安静祥和地守护着自己的大家庭。也不知老太太有没有听到过风言风语,但大家看到的一直是老太太和儿子、儿媳、孙儿孙女们亲亲热热、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子孝媳贤儿孙绕膝。老太太一辈子为家操劳,但一直身康体健,年近九旬无疾终老。老太太出了门的俩子,也都在尽责尽心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庭,合合乐乐枝繁叶茂。
古老的村庄养育着朴素的人们,朴素的民风滋润着古老的村庄,其间蕴含的古朴道理源远流长……惟愿天下母亲都能安享天伦之乐,不必经受艰难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