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语文老师们相聚在一起,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围绕《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这本书,我们一起交流,一起探讨,一起学习!
当看到李校长发来的照片,我大吃一惊!哇,高大上啊!不得不佩服李校长的做事风格,认真,用心!很期待下午的教研时刻...
我们四年级语文组由骆新杰老师和许欢老师代表交流展示。骆新杰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偷偷拍了一张学习中的他,他都没发现呢,哈哈!
瞧,骆老师标记得多认真呀!
李校长主持,教研活动开始了,大家先分组学习,然后每个小组制作出思维导图。大家认真构思,齐心协力!
不得不夸夸我们语文老师,思维导图一个比一个精彩,中心主题明确,主题文字突出!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轮到我们组骆新杰老师上场了,骆老师说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到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的“三维”目标,再到本次新课标修订的“学科核心素养”。每一次飞跃都带来了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乃至考试评价的必然。“深度学习”教学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深度学习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智慧旅程终点,不是让学生获得一堆零散呆板,而是他们能够积极、充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并获得人格的健全和精神成长。
1、 深度学习是发展素养的学习
什么是核心素养:2016年由受教育部委托,由北师大牵头,提出了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内涵是:学生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有关。而核心素养的获得需要深度学习来支撑,因为素养是“个体”在与各种真实情况持续的社会性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和创生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
2、 深度学习是理解性学习
还需要将理解的知识运用于生活,灵活运用知识,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只有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应用这些知识,知道在面对新的真实世界的情景时如何调适,修正这些知识,在他们能够解释信息、创建模型、解决问题,建立与其化概念和学科及真实世界情境关联,从而形成理解世界的新方式时,我们才认为,发生了真实的,有深度的学习。
3、 深度学习是符合学习科学基本原理的学习学习了深度学习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概念,深度学习如何在课堂上真实发生,对我们教学有什么意义呢?了解学生先前知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并非一块白板,他们带着先前的经验走向课堂,这些先前的知识和经验就是“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有的能促进、支持学生发生。所以,有效的教学应明察。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由经验引起的学习者,原来观念的改变,只有学习者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生了持久的改变,我们才说他学生了。
然而概念的转变并不容易,学生的前概念非常顽固,如何改变错误的前概念:先提示学生前概念,然后通过实验方式呈现科学概念从而引起学生认识冲突 。
注重“元认识”的教学方法
元认识的教学方法通过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及监控达到目标的过程,掌握相应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控制和促进自己的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元认识:包括计划、监控、评价自己的思维过程,审慎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滋养学生元认识能力:直接观察、模仿教师解决问题时的策略来培养。
骆老师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接下来许欢老师分享了:什么是深度学习?所谓深度,指的是触及事物内部和本质的程度。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也被译为“深层学习”,这是瑞典学者赛尔杰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针对孤立的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于1976年首次提出来的关于学习层次的一个概念。倡导深度教学,防止学科知识的浅层化和学生思维的表层化,是学科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一个突出表现。
深度学习的课堂是在“学习金字塔”和“建构主义”理论下,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深度实践,它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和学生学习行为方式的有效度。它不简单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对课堂目标和课堂状态特别是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客观的描述。
各个组的老师们进行了精彩的展示!
马艳艳主任,黑玲老师,张丽君老师她们进行了导读,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什么是深度学习。
当然,深度学习的前提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同时,深度学习还需要充分利用交互式反馈评价、思维导图式学习等工具。所有这一切都构成深度学习的要素,都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真正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思维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