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day5

R阅读原文

尽管伴侣之间有着深入的了解,仍然会受到强烈的行动者/观察者效应的影响。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对观察到的伴侣的类似行为的解释完全两样。人们常常能深切地感受到影响自己行为的外部压力,因而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容易作出外部归因。但他们注意不到同样的环境也会影响他人,从而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常常归因于他们的内部原因,如意图或性格。这一现象对亲密关系的启发意义在于:它使伴侣们忽略了他们在彼此身上观察到的行为正是自己所引发的。在吵架的时候,如果一方想:“她这样做真令我生气”,另一方可能这样想:“他脾气这么暴躁,真该学学如何控制自己 了”。这种偏差相当普遍,几乎人际交往的任何一方对彼此具体的行为表现都有相当程度的共识,但在解释行为的原因时却可能各执一词。更糟糕的是,伴侣双方可能意识不到彼此归因―上的这种差异,每个人都可能认为另一方会像自己一样看问题。如果伴侣有意识地去努力了解对方的观点,行动者/观察者效应就会减少,但很少会完全消失。最保险的策略是在心中这样假定:即使是你最亲密的伴侣也很少能真正理解你所有行为的原因。

I自述

行动者效应是指人们对自己行为常解释为个体所面临的环境等外部影响,即外部归因;观察者效应常指我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归因于性格或意图,即内部归因。现实生活中,即使最亲密的伴侣/父母/子女之间,也常常发生行动者/观察者效应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对伴侣或其他关系的人的评价总是上升到性格/本质层面问题,而对自己的评价总是归于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很普遍,我们总是忽视自己在整件事情中的影响,而放大对方在事件中的影响。糟糕的是,我们并不能意识到这一问题所在。如果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或许行动者/观察者效应就会减少。

A1相关事件

老公晚上去看电影,让我早点回来,但是没有提前告诉我,我很生气,对他说:你总是办这样的事,什么事都不说,你的性格能不能改一改,不要总是这么“金口难开”。老公很不屑地摔下一句:跟你说你能记住么?然后,我们进入对怒状态。不愉快。

A2今后做法

学习了行动者/观察者效应后,我应该对自己的所做的事站在影响圈分析,看看哪些可以改进,哪些可以避免,减少关注圈带来的影响。对对方的行为采取试着用外部压力去解释,尽可能减少内部归因评价。

比如再遇到A1类事情,我应该转换思维,老公没有提前说,我想应该是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忘记说了,然后对老公说:最近你太累了,好好看电影放松一下吧。提高自己情绪控制力,争取做到大事不慌,小事不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知道,你的一切都与我无关 风吹起来了,树叶沙沙地响 刺眼的街灯,喧闹的夜 我明白,至始至终 我也不过是你的一个过...
    简康妮阅读 490评论 0 1
  • 同办公室的小王在很不耐烦的讲电话,忽而几句声高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听得出对面是一位操着乡言的女人,好像在询问小王该...
    钱饭饭阅读 1,344评论 8 17
  • 前言:人为判断一部小说是否符合出版要求,仅仅是符合商业策略最优的一种手段。符合出版要求,本身并不代表作品的优劣,只...
    魏童阅读 1,578评论 12 41
  • 最近非常喜欢木手串哈,这里记录一下 ,以后一串一串买嘿嘿!! 1.麻梨疙瘩 鼠李根(俗称麻梨疙瘩) 麻梨疙瘩的特性...
    小雨点41阅读 443评论 0 0
  • 小编: 小杜 | 笔名:七点兔 刚刚走出校门的你,是否还在抱怨工资很低,待遇很差?毕竟我们年轻,哪有能力去创造奇迹...
    90后感情阅读 27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