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白夜追凶》相比,《猎罪图鉴2》没有让观众等太久。
延续了第一季中的人设,但好在角色关系并不复杂。
对于像我这样没看过第一季的观众,也是十分友好。
开篇即直奔主题,第一个案子,就立住了。
预告下,CP依旧有放饭。
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爱的眼睛,总能找到嗑点。
但除了嗑CP,这剧还能看点啥?
现在就回答你,那可大有看头了!
01
偶像训练营公演舞台。
原本应该是4人组合的男团,却只有队长陈勤一人登场。
导演在咆哮,粉丝在撕逼,警方却在这时赶到现场。
原来3名没有登台的成员,已经成了3具冰冷的尸体。
颈动脉大出血,并且脸上都被鲜血涂抹成小丑的样子。
好消息,死者所在区域安装了多机位摄像头。
坏消息,几乎没拍到有用的信息。
只有对着走廊的摄像头,证明了陈勤的“清白”。
他只是往返于卧室和卫生间,打扫队友喝醉后乱吐乱尿的残局,维持男团的体面。
看来是外部凶手?但这期间又没有其他人进出宿舍。
因此,陈勤是唯一的幸存者,也是潜在的嫌疑人。
但,证据呢?
经纪人更是歇斯底里地表示,是鬼杀的人。
因为她没来得及送走养的小鬼,导致艺人被反噬。
到这,是不是有点早期柯南内味儿了?
连名字都想好了:偶像男团杀人事件。
再来看一案。
一对夫妻报警说女儿小静在峰都山失踪了。
因为山顶有罕见的自然奇观“云蒸霞蔚”,所以即便山路险峻,也挡不住人们来打卡的心。
当然,这里还有一处坊间知名的自杀山谷。
有人是失足落崖,有人是慕名来自杀。
警方和法医深入山谷,冒着危险将谷底的尸体一一运出。
所幸都是陈年老尸。
这说明,小静还有活着的可能。
但从这一宗失踪案,却引出了另外两个案子。
模拟画像师沈翊偶然发现,山谷中有一棵海棠树。
树是从一具孩童尸体的掌心长出来的。
看来是孩子落崖时,手里紧紧握着一颗海棠果。
日积月累,破土发芽,长出了一棵树。
经过侧画,判断这具尸体可能是当地向导常枫的妹妹。
相依为命的兄妹俩,在山里好心给外来游客当导游。
但在一次登山过程中,因为天气突变,常枫为了救登山队员,没来得及护住妹妹,导致了女孩的意外。
这个表面看上去憨厚淳朴的村民常枫,似乎也在隐藏着什么。
而经过杜城等人进一步审讯,终于发现,常枫身上背着一条命案。
多年前,一对爱好登山的中年夫妇来到峰都山。
常枫给二人当向导。
期间,妻子不慎滑落。
然而,一旁的丈夫不但没有施以援手,反而阻止了常枫的施救,导致妻子滑落山坡。
这一行为激怒了常枫。
他曾眼睁睁看着亲人在眼前逝去,却无能为力。
因此,更见不得这些轻视生命、甚至亲手害死亲人的人渣。
他一刀砍向男人,并将他推入山崖。
或许是老天有眼,那个妻子没有生命危险。
常枫救下女人,并打算报警自首,却被女人拦下。
她告诉警方,爬山途中,丈夫失踪。
消失的她,变成了消失的他。
那么,本案开头的那位小静呢?
常枫表示,女孩本就是来自杀的,最终在他的“劝导”下投湖了。
真相当然不止如此。
抽丝剥茧,一个案子演变出三个案子。
有人说这些案子太浮于表面,像在炫技。
并拿最近热播的《我是刑警》与之比较。
咱就是说,有没有可能这两部悬疑刑侦剧本来走的就是两个赛道。
优秀的定义本来就是多元的。
苹果和梨,就不能都好吃吗?
02
离奇、反转。
适当地给观众一些“好像猜到了”的甜头,又让出乎意料的谜底,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新奇。
但,这还不够。
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好看。
《猎罪图鉴》系列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男团成员被杀案,两集就把娱乐圈的阴暗面扫射了一遍。
粉丝眼中的光线欧巴,其实私生活混乱。
业务不精,沉迷酒色,踩着法律的红线享乐。
粉丝和男团的体面,都可以靠钱解决。
虽然不努力,但是资源好。
像陈勤这些想靠自己努力和实力成功的人,最终只能沦为他们的垫脚石。
队内霸凌,不仅言语羞辱,还轻则打骂,重则强迫吸毒。
经纪公司只求流量,对成员威逼压榨。
经纪人唯利是图,捧资本臭脚,不务正业,和顶流开房嗑药。
业务能力是不抓的,成绩是靠养小鬼的。
偶像是可以私联粉丝的,粉丝是可以被利用的,富婆是能够有优待的。
童星出道,是要被父母带着走穴、利益最大化的。
饭圈也同样是重灾区。
狂热粉丝,沉迷于自己对偶像的假想。
粉丝之间互相撕逼,把对自家“哥哥”的爱建立在践踏他人爱豆的基础上。
以上只是不完全统计,看完谁不说一声内鱼完了。
有人吐槽,这不就是在讽刺追星女?
对此,我只能说,你可能还没看懂。
它不是在背刺追星女。
而是在揭露,像小蛋壳这类极端粉丝对偶像的病态迷恋,以及各种圈中乱象。
这是第一层表象,还有第二层深意。
小蛋壳杀人,不是因为单纯对陈勤的迷恋。
她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而导致她这种病态心理的,不是明星,不是饭圈,而是“招娣”。
小蛋壳,本命袁招娣。
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父母带着弟弟进城务工,她从小跟着姥姥和大姨一起生活。
大姨时常打骂,说她是没用的东西。
一方面可能觉得她增加了生活负担,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她是女孩。
姥姥去世后,她更加失去依靠,直到遇见陈勤。
“招娣”不是她原罪,是家庭给她的使命。
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当然,没有说陈勤没错的意思,就是因为他的言论,一步步推动着小蛋壳去杀人灭口。
不仅这一个案,之后每个案子都有着第二层、甚至第三层含义。
盲童案,以孤儿救孤、底层互助的形式,警示对虐童、儿童家庭暴力的关注。
常枫妹妹之死,隐射了复旦18驴友事件。
虽然没拍出来,但是猜测可能是因为登山队员的自私,才导致了妹妹的意外。
夺命达芬奇,剑指AI热后随之而来的AI犯罪。
03
网上有人戏称,《猎罪图鉴2》平等地冒犯每个圈子。
确实,就问问谁没感觉被冒犯到?
但,与其说冒犯,不如说平等地共情每一个弱者。
夺命山谷案中的小静,相信很多人看完会有共鸣。
年轻人不堪压力,想要自杀。
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父母家庭。
有时候跟父母沟通比跟外人沟通还费劲。
父母以爱的名义,对子女的“全方位”监护。
让爱变成了原罪,让家变成了牢笼。
小混混云磊、向导常枫,他们会犯错或犯罪,但他们也并非极恶之人。
《猎罪图鉴》系列,同情从来都是弱者,而非罪犯。
电视剧不是为了给他们洗白、开脱。
而是去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揭露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另一面。
比如纵火案中的阮芳芳,她就是个天生坏种。
利用AI杀人的家庭主夫“达芬奇”,纯粹是为了泄愤。
他们不是弱者,是真坏人。
有意思的一点,利用AI杀人的家庭主夫和后一案中的家庭主妇,正好形成了鲜明对比。
导演分明有意安排这两个案子前后相连,生怕间隔太久,观众忘了去比较。
“达芬奇”在被辞退后,找工作不顺利,于是做了全职主夫。妻子忙于工作,无暇估计孩子和家务,也没空关心“达芬奇”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比如,对孩子的习惯不了解(没给用宝宝碗);
孩子就在身旁哭,她却只顾着工作;
丈夫提出,因为腰间盘突出想买个健身器材,她首先是反问这东西买来放哪,接着用一堆看似理性的分析“劝”他放弃这个念头。
总之,就差没说一句:你不就在家里带孩子,有什么可累的,我上班才累呢。
这场景是不是特别眼熟?
只不过,在我们平常看到的故事里,性别是互换的。
只不过,家庭主妇不太会质问正在工作的丈夫,但大多数不管孩子哭闹的丈夫,可能只是在打游戏。
反观后一个案子里那个受害者的母亲。
八年来,丈夫将儿子之死的悲痛心情都发泄在她身上,认为是她没有照顾好儿子,觉得她一个全职太太,居然连孩子都看不好。
你看,对比案例这不就来了。
这两个人的情况是有相似的,但是两人的反应(或者说,两种性别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
男人做全职主夫,委屈失意:我要去网络上传播负面情绪。主打一个,我不好过,谁都别好过。
女人做全职主妇,没做错却要被丈夫训斥:我的错,我有罪。
我无意在这里挑起性别对立和争端,相信这部剧也是。
我们都只是描述了下现实,而已。
所以,这部剧并没有在和罪犯共情。
是非分明,立场坚定。
由于篇幅问题,就说到这吧。
只能说剧中每一个案子,都不只有表面的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