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视角的疫情根源分析

        管理科学与动保,粗看这是两个领域,然而管理学研究者应该立足于“个人—组织,组织—环境”的关系,从产业生态,到社会生态,再到自然生态,都在视野范围内。

        如今国家终于出手,禁止野生动物贸易,甚是高兴。但疫情根源问题属于系统工程,其中的野生动物层面问题,我认为主要包含如下几点~

        一是缺乏野生动物知识方面的教育普及。

        九年义务制阶段的教育重点是升级。大学阶段的教育重点是个人竞争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各阶段都带有强烈的社会目标导向,整体上缺乏动物知识的科普类教育。

        二是缺乏野生动物立场方面的动保宣传。

        对于不同的野生动物,有哪些不同的立场?哪些属于保护范畴?属于保护范畴的动物,需要哪些态度和行动?不属于保护范畴的对人类有无危害?有危害的怎么处理?等等。很遗憾,这些内容在社会宣传方面远远不够,导致民众动保意识薄弱。

        三是缺乏野生动物接触方面的正当舆论。

        只要你有颜值,有胆子,有料子,就可以当网红。部分网红为了吸睛圈粉赚钱,不惜活吃野生动物,甚至是蝙蝠。这种现象本身不可怕,真正让我觉得害怕的是,她为什么那么多人点赞,更害怕的是,为何当时没人站出来制止。

        四是缺乏野生动物管理方面的立法保障。

        当开始关停野生动物市场的那一刻,人们才发现,如果完全禁止野生动物贸易,缺乏法律上的条例和规定,如果更多依靠行政强制,其难度可想而知。

        五是缺乏野生动物观念方面的文化指引。

        不知何时,一些人开始以吃野生动物为荣(或者源于猎奇的心态),将其视为身份的象征,甚至把生吃,作为勇气的标志。由于前述一二三四诸点,这种行为没有得到制止,长期以往,便导致负面文化的产生。

        因此,立于系统层面,建立正确的自然观,生态观,动物观,仅依赖某一部门是不够的,需要各类社会单元的协同配合,和积极引导。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